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美國傳奇記者華萊士離世 最遺憾未能採訪小布希

時間:2012-04-10 09:35  來源:新京報

  1986年9月2日,鄧小平在北京中南海接受了邁克華萊士的採訪。圖為鄧小平同華萊士合影。新華社記者 齊鐵硯 攝

  “晚上好,歡迎來到60分鐘。這個節目相當於在電視上播出的雜誌……我們推出的第一期調查,是……”1968年9月24日,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60分鐘》節目正式推出。時年50歲的邁克華萊士首度出現在主播臺上……

  2012年4月8日,華萊士于當天晚間在康涅狄格州的一所療養院中去世,享年93歲。60多年的從業經歷讓世人記住了這個針砭時弊、不按常規出牌的“新聞怪傑”;同時,華萊士不擇手段挖新聞、訊問式的採訪風格也遭到質疑。

  暗藏錄影機作採訪

  《60分鐘》曾在一則宣傳廣告中問道:“哪四個單詞令騙子和無賴最為聞風喪膽?”答案就是:“Mike Wallace is here。”(邁克華萊士來了。)

  1939年,華萊士從密歇根大學畢業後就開始了自己的記者生涯,經過近30年的打拼,華萊士逐漸在美國媒體圈闖出名堂,但真正讓其登上事業巔峰的是1968年重返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後,參與創辦並主持《60分鐘》。

  上世紀70年代中期,調查性報道在美國媒體界異軍突起。華萊士以“不擇手段”挖新聞的功夫成為這種報道方式的先鋒人物。除了“挖人墻腳”,華萊士還有多種“不擇手段”的挖新聞方式。面對拒絕採訪的對象,他曾直接衝入對方辦公室,擺上錄音筆就開始詢問;在一些採訪中,他還常常暗藏錄影機,少數被曝光的對象還曾因此起訴哥倫比亞廣播公司,但至今幾乎無人勝訴。

  自認粗魯但是公正

  除了不擇手段地搶新聞,在華萊士60年的記者生涯中,另一塊最著名的招牌便是在節目中公然抽煙,而他咄咄逼人、刨根問底、窮追猛打的強硬風格也和他指尖的香煙一樣,常讓來賓難以招架。

  《60分鐘》開播以來,華萊士曾與七任美國總統侃侃而談,也曾與不少外國首腦“談笑風生”。當美國前任總統喬治W布希拒絕採訪時,華萊士辛辣地諷刺他為“林肯以外另一個永遠坐在原處的總統”(林肯的雕像是坐著的)。

  2006年8月13日,距離華萊士退休只有兩個月,他再次出現在電視銀幕上,而迎面而坐的就是伊朗總統內賈德。華萊士不斷拋出“對美國的仇恨”、“把以色列從地球上抹去”、“納粹大屠殺不存在”等重磅問題。在劍拔弩張的氣氛中,素來風格強硬的內賈德也招架不住,強行叫停採訪。

  此外,他還曾當面質問美國著名歌星芭芭拉史翠珊是不是常常被人稱作“賤女人”,這種“訊問式”的採訪讓後者當場掉淚;還逼問參加越戰的美國將軍威斯特摩蘭是否謊報軍情,誇大越共實力,導致美軍在越戰的泥沼中越陷越深。

  這些特立獨行的風格使華萊士在美國輿論界褒貶不一。喜歡他的人説華萊士是正義的化身,完全履行了“正直、頑強、公正”的新聞承諾;而反對派則認為他嘩眾取寵、膽大妄為,弦外之音是,他是一個少有的麻煩製造者。

  對此,華萊士只是輕鬆地用自己的“墓誌銘”來回應,“我希望這樣寫:‘他粗魯,但是公正’,就這一句,我不需要別的”。

分享到:
編輯:吳怡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