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星期一一上班,收到世界銀行的新聞通稿,言簡意賅——世界銀行行長提名截止,有3位候選人。仔細一看,三個人都很陌生。金辰勇,美國籍,達特茅斯學院院長;何塞 安東尼奧 奧坎波,哥倫比亞籍,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教授;恩戈齊 奧孔喬-伊韋拉,尼日利亞籍,尼日利亞經濟協調部長兼財政部長。上網一搜,這幾個人都是靠此次提名而名聲大噪,此前則是默默無聞。
世界銀行同時表示,會根據世行執行董事會早先公佈的程式,在未來幾星期內在華盛頓對3位候選人進行正式面試,預期到2012年世行春季會議時以達成共識的方式選出世行新行長。
這樣的選拔看上去對得起“世界銀行”這個名字,因為這個銀行畢竟是“世界的”,要為全世界做事。但是世行行長的人選數十年來並沒有讓世界插手,而是只有美國説了算,誰當世行行長一直是美國的“一言堂”。世界銀行1944年成立以來,美國作為世界銀行最大的股東,一直擁有提名世行行長的權力。現在,美國似乎不再想壟斷行長職位,但仔細分析一下,世行行長職位最終由世界銀行執行董事會決定,而來自美國等國家的董事佔優勢,因此美國提名的候選人顯然佔優勢。
幾星期前,採訪現任行長佐利克時,有好事的記者問佐利克“誰會是你的繼任者?”佐利克雖然沒表現出不高興,但也嚴厲地反擊這位記者説他只關心現在的工作,不關心接任人選。但當時,如果有記者直接問出:“接任你的人還會是美國人吧?”佐利克也許會怒形於色吧?
收到世行郵件時,正在翻看報紙,一篇文章説:“世行行長競選開始,美國不再唱‘獨角戲’。”美國人現在從“獨角”變成了“主角”,來自哥倫比亞和尼日利亞的兩位候選人扮演“配角”。這兩位“配角”現在已露出出局的苗頭,有報道説,哥倫比亞政府並不支援奧坎波,該國財長也表示勝算可能性不大。尼日利亞的媒體分析説,奧孔喬-伊韋拉勝出希望不大,因為行長人選要由世行執行董事會決定。
誠然,世界銀行這個大戲臺是美國人搭的,但誰在上面唱戲,總得聽聽觀眾的意見。畢竟這是“世界”的,不是“美國”的。當世界看膩了的時候,“獨角戲”不演了,換做了“主角”和“配角”一起演。但無論怎麼演,總有人註定了當陪襯,有人當觀眾。這就是當今世界:財大者氣粗,換湯不換藥。(王丕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