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財力日益捉襟見肘,該如何維持全球“領導”地位?美國國務卿希拉裏 克林頓給出了答案。2月28日,在出席參議院2013財年外交預算聽證會上,她提出了5項重點內容,描繪了一幅美國未來外交“路線圖”。
收拾“遺産”急於東移
希拉裏稱,美外交政策的首要重點是繼續在阿富汗、巴基斯坦和伊拉克執行安全任務,其次是在亞太推行“前沿部署”外交政策。這一排序似與此前輿論熱炒的“重返亞太”政策相悖。
其實,這種排序有其邏輯關係。在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副院長吳心伯看來,阿富汗與伊拉克兩場戰爭都是小布希總統留給現任政府的 “遺産”,“戰略重心東移”是奧巴馬的“原創”,現政府需要將前任留下的爛攤子儘快收拾乾淨,才能騰出手來關注其他議題。特別是駐阿美軍曝出“焚經醜聞”後,如何保證阿富汗局勢不至失控,進而能在2014年如期撤軍,成為華盛頓亟待解決的難題。從這一點上説,當前阿富汗對美國的戰略重要性,從某種意義上已超越亞太地區。
當然,將美國亞太戰略置於次席不代表其重要性打了折扣。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戰略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王嵎生認為,美國不會放棄中東與亞太的任何一塊,或者説美國對兩者的戰略投入是同步的。不過,考慮到美國目前想從阿富汗、伊拉克脫身,又急切地進入亞太,“一進一齣”體現出華盛頓的戰略考量,再聯繫媒體報道希拉裏在演講中提出要向亞太 “傾斜”,或許可以做出這樣判斷,美國不會放慢“東移”步伐,相反還會繼續加速。
中東變局帶來新任務
希拉裏5項重點內容的第三項是 “關注阿拉伯世界的改革,向一些阿拉伯國家提供援助”。有外媒戲謔,這是近兩年來中東局勢給美國帶來的“新任務”。應該看到,華盛頓內部對這場亂局有著不同的聲音,比起態度謹慎的五角大樓,希拉裏領導的國務院採取了積極介入的態度,而且隨著局勢發展“急先鋒”的角色愈發入戲。利比亞戰爭時期是美國的歐洲盟友唱主角,而如今美國挑起了干涉敘利亞事務的大梁,華盛頓已成為中東變局中的關鍵因素。
美國如此鍾情中東事務,有其考量。一方面,中東變局已經無法阻止,親美的本 阿裏、穆巴拉克、薩利赫政權倒臺,務實的美國需要思量如何與新政權打交道。經濟援助或許是不二選擇,希拉裏在演講中提出,國務院擬成立一項7.7億美元的中東北非激勵基金,向一些阿拉伯國家提供援助。另一方面,摟草打兔子,希冀利用亂局使反美的利比亞、敘利亞、伊朗改朝換代,也符合美國戰略利益。
希拉裏的第四項重點內容是 “積極開展經濟外交為國內創造就業機會”,這個是國內經濟形勢使然,華盛頓為此動作頻頻。白宮先前提出,通過美國未來出口5年內翻一番,為國內創造200萬的就業崗位;上月底,美國成立跨部門貿易執法中心,對包括中國在內的各國 “不公平”競爭行為進行調查和反擊,此番再加上希拉裏“外交為經濟服務”的言論,“可以預見,未來美國對華貿易摩擦將會加劇”,吳心伯認為。
最後一項重點內容是 “繼續推動美國在海外開展消除貧困、饑荒、疫病和應對氣候變化等方面的戰略援助”。以“世界警察”自居的美國認為開展對外 “扶貧”能減少各種反美滋生的土壤。正因為如此,專家指出,美國對外援助政治目的明顯,常常會對受援國提出各種各樣的要求,最後往往是雷聲大雨點小,不了了之。
“5項優先工作中的每一項都對維持美國的世界領導地位至關重要,”希拉裏一語中的。所謂“無可奈何要收縮,情不自禁去伸手”,美國在經濟疲軟的情況下仍不忘“領導”世界,只是能否如願不是華盛頓決定的。(記者 洪俊傑 王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