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上午,備受關注的澳大利亞執政黨工黨領袖選舉在堪培拉舉行,不出人們預料,辭去外長職務、挑戰總理吉拉德工黨領導權的陸克文沒有成功。澳大利亞工黨在聯邦議會上、下院共有103名議員,除一人因身體原因缺席外,其餘102名議員全部參加了投票。陸克文只獲得31票,而吉拉德獲得71票支援,以大比數的得票繼續擔任工黨領袖。至此,歷時半個多月的工黨內部權力鬥爭告一段落。
2007年,陸克文帶領工黨在澳大利亞聯邦議會選舉中大勝,終結了自由黨10多年的執政歷史,他本人也成為霍克之後最受歡迎的總理。但上臺後由於獨斷風格引發黨內不滿,以及碳交易和稅改政策不得民心而導致支援率暴跌,陸克文2010年6月在副總理兼好友吉拉德發動的“宮廷政變”中被趕下總理寶座。吉拉德成為澳大利亞歷史上首位女總理,陸克文獲邀擔任外長。本月22日,陸克文在華盛頓出訪時突然宣佈辭職,理由是吉拉德沒有給他足夠的支援。吉拉德隨即宣佈27日舉行黨內信任投票,並邀請陸克文參加,陸克文欣然應允。
在投票前幾日,吉拉德和陸克文都在為自己造勢,也攻擊對方。澳國內媒體25日公開的多家民意測驗結果顯示,與吉拉德相比,陸克文更受選民歡迎。陸克文26日在接受澳公共電視臺第九頻道網專訪時稱,如果有幸擊敗吉拉德、二次出任總理,他可以比上次擔任總理時做得更好。吉拉德26日也一改從不評論民意測驗結果的習慣,為自己“打氣”。她説:“衡量一個政府的最終標準不是報紙上的測試結果……而是政府能否讓國家更強大、更公正。”為贏得投票,吉拉德批評陸克文在擔任總理期間“治國不力”。一些分析師認為,陸克文和吉拉德性格迥異,前者得到選民追捧,後者則受工黨內部人士的青睞。
工黨內部的“爭鬥”雖然告一段落,但工黨面臨的形勢依然嚴峻。首先是工黨的執政地位面臨挑戰。現在的工黨在議會並不是多數黨,是在獨立派議員支援下以少數派身份執政的。而吉拉德政府的民意支援率在過去兩年裏不斷下降,據尼爾森公司2月6日公佈的民調結果,工黨支援率只有33%;與此形成對比,反對派聯盟黨的支援率卻為45%,高出工黨12個百分點。2013年議會選舉在即,工黨亟須爭取選民支援,否則有可能失去執政地位。
其次,工黨內部的權力之爭是否得到徹底解決還有待觀察。這次工黨兩位大佬之間的相互攻擊,有澳大利亞媒體指其是“極端”行為,會傷害工黨選情和澳大利亞政治形象。《雪梨先驅晨報》25日發表評論稱,美國共和黨總統競選人今年花費51%的競選預算用於相互攻擊,而澳大利亞政客在一週之內相互攻擊的負面言論佔澳媒體政治新聞的58 %。昆士蘭州工黨議員佩雷特把黨內大佬內鬥行為稱作“獸行”。在本次投票前,工黨內部一些頗具影響力的部長宣佈支援陸克文,顯示工黨內部分歧嚴重。這些分歧不僅存在於政策領域,也存在於政治理念之中,不是一次黨內投票就可以彌合的。在接下來的幾個月內,工黨依然面臨著由誰領導工黨進行下屆大選的問題。
有專家認為,在吸引民眾選票方面,吉拉德無力與陸克文抗衡;但在政治領導能力方面,陸克文極難得到黨內支援,兩人的內鬥會拖垮工黨。這兩任總理是在“玩火”,不管誰贏,明年議會選舉工黨都會輸,由執政黨轉為反對黨。工黨能否再創輝煌,就看吉拉德能否在10個月內“力挽狂瀾”了。(劉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