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流式”產業一枝獨秀
韓國前總統金大中是李明博尊敬的前輩。如果說“陽光政策”和“韓流產業”是金大中的兩大遺產,那麼,CEO出身的李明博顯然對“賺錢”的買賣——“韓流產業”更感興趣,而把“賠錢”的行當——“陽光政策”擱置起來。李明博繼承了金大中提出“文化立國”的戰略概念,確定將低消耗、無污染、立足于創新創意的文化產業,作為21世紀國家經濟發展的重點產業加以扶持,並啟動政策、法規、組織和資金等多方面的支持。在優化文化產業發展環境、建立國家級尖端文化產業基地以及強化外向型產品等方面,李明博政權也作出了新的努力。統計表明,金大中執政時期韓國文化產業佔全球文化市場份額為2%,盧武鉉時期為3.5%,李明博時期為5%,並且遊戲產業開始成為“韓流”的新象徵。韓國文化產業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超過6.5%,達到650億美元以上的規模,和石化產業在國內經濟的地位相當。
李明博重視文化產業,不僅僅出于對民族文化的熱愛,還有為年青人提供體面就業機會的現實考慮。韓國沒有大規模的“進城務工人員”,它在上個世紀末期就完成了城市化和高等教育的普及;僅首都一地就集聚著全國40%的人口和主要高等學校。韓國也是一個拼高考的社會,韓國家長和老師對升學率的重視程度和中國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如果讓廣泛接受了“知識教育”的“寵物一代”去從事重化產業的體力活,等于是“自毀選票”。因此,大力增加“輕體力、重腦力”的文化產業崗位就是相對比較理想的政策選擇。韓國也有“達人秀”,但他們不怎麼推崇曇花一現的“行業達人”,而是比較注重“達人”過程中產生的崗位穩定性。
文化產業的創新意識並不是永恆的,它和其它經濟行業一樣具有惰性,也需要監管。其中,最重要的舉措是韓國文化產業振興院在指導文化產業方面權威地位的確立。它每年獲得政府5000萬美元的全額撥款——主要用于對民間文化產品的孵化、風險投資,以及提供平臺和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它還介入對外輸出文化產品的“精挑細選”和儲備型文化投資項目的前期獨立評估以防止簡單重復制造。所以,國際文化市場上是看不到什麼《新大長今》、《新冬季戀歌》之類“新作品”的。至于《大長今》、《冬季戀歌》等影視作品的場景地成為新的旅遊景點,則是文化產業的衍生業務概念和新消費收入的具體來源;這在韓國文化產業界看來,遠比去美國爭奪沒什麼把握的奧斯卡外語片獎項要實惠得多。
文化產業風頭正健,2012年政府的財政預算扶持力度更大。新年伊始,李明博就批準了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向總統府提交的2012年文化產業計劃書。根據該計劃,2012年韓國文化產業的總體銷售額將達到80兆韓元,其中網遊產業佔據主要部分;出口額計劃為45億美元(2011年為38億美元),雇傭員工規模將達到56萬人次(2011年為54萬人次)。為了實現這些目標,首先是擴大出口規模,韓國將成立1700億韓元規模的文化產業出口專項扶持基金;並且追加投資1000億韓元,增加對韓國中小型網遊企業的財政支援,以出借、擔保和投資的模式扶持中小型企業研發新品和出口創匯,以期在全球建立韓國文化產業配送體係;另外,在京畿道安陽市投資100億韓元,建立智能產業中心,將3D工作室等韓國拳頭產品逐步搬出首都而轉移到安陽,將安陽培養成為下一代智能型產業城市中心;此外,在廣播電視方面,到2013年韓國政府也將投資2276億韓元,用于電視劇制作、原創和培養更多的影視演員和優秀作家。
石油禁運或抹掉“紅利”
然而,在2012年春節期間,韓國經濟界頭面人物除了文化企業的CEO之外卻很難擠出笑容。因為,對于百分之百依賴進口石油的韓國而言,伊朗上空逐漸凝聚的陰霾正在造成嚴重威脅。如果說,文化產業是為韓國經濟贏得驚艷的“口紅”,中東石油則是命脈的“血液”;一旦石油進口的閥門收緊,油價鴟升帶來的大額成本支出將迅速抹掉“韓流的紅利”。韓國智庫的研究表明,國際油價每桶上漲10美元,韓國經濟增長率將下降0.3個百分點。而李明博執政後的韓國,在伊朗能源領域還加大了投入力度。2011年韓國對伊朗原油進口的依存度更是從2010年的8.3%增加到了9.7%。由于嚴重依賴石油進口,韓國政府尚未公開承諾削減伊朗石油進口。2012年春節期間,歐美對伊朗金融機構的制裁已經升級,而韓國對伊朗央行的原油進口欠款已達50多億美元,原因就是難以在不與美國對伊制裁相衝突的前提下順利向伊朗付款。
如何參與西方國家“制裁伊朗”成了李明博的心病。作為美國“最堅定的盟友”,韓國政府一方面表示將強烈支持和參與國際社會為解決伊朗問題所作的努力,另一方面希望美國能充分考慮韓國“苦衷”,給予韓國“例外”待遇,最大限度減少石油禁運對韓國經濟造成的影響。韓國政府雖然也公布了對伊朗的追加制裁措施,但並未包括石油禁運。而美國國務院監控他國對伊朗制裁的特別顧問艾因霍恩,則明確要求韓國採取實質性措施,在2012年一季度就開始減少進口伊朗石油。
有分析人士認為,韓國政府減少進口伊朗石油將不可避免,否則將招致被美國完全禁止進口伊朗石油的更大風險。目前,韓國政府正力爭將伊朗石油進口規模減少到符合美國認定的“有意義的水平”;並極為罕見地與處于同樣困境的日本政府一起加大了遊說華盛頓的力度,以求獲得美國給予的“例外”待遇。
韓國當然也在積極尋求彌補伊朗石油進口減少的措施,如派出國務總理金滉植訪問阿聯酋和阿曼,為保障穩定的石油供應展開外交斡旋。同時,鑒于韓國石油進口份額的87%來源于多事的中東地區,韓國智庫還曾強烈建議展開對俄羅斯的天然氣外交。為此,韓國一直試圖鞏固與俄羅斯的經貿合作關係,同時致力于從俄羅斯經濟現代化中分得一杯羹。韓國企劃財政部曾經發表《俄羅斯經濟值得關注的三大課題以及啟示》報告,三大課題包括俄羅斯“入世”、巨大的內需市場和推進現代化政策。
近年來,韓俄貿易額不斷增加,1992年至2010年雙邊貿易額增加了92倍;2011年達到了創紀錄的200億美元。李明博還加強了同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的私人交情,3個月前兩人在聖彼得堡一起評估雙方正在俄遠東及西伯利亞地區推動的能源、造船、汽車、建築工程、農業等項目的合作情況,並商定進一步鞏固“為俄羅斯經濟現代化的合作夥伴關係”。而俄方機構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法務代表尼古拉·杜維克,甚至還公開了俄氣與韓國天然氣公司簽署的“管道輸氣項目落實路線圖”。根據該方案,韓俄將于2012年一季度就天然氣供應的基本條件完成商業性協商;二季度正式簽訂天然氣供應協定;2012年二季度至2013年三季度設計輸氣管道路線圖;2013年四季度至2016年四季度建設輸氣管道;2017年一季度起向韓國正式全面供氣。
遺憾的是,這個協議差不多成了“空中樓閣”。一方面,供氣管道鋪設要經過朝鮮,協議簽訂前夕俄方曾經徵求過朝方意見,並得到當時朝方領導人金正日的首肯。但是眼下朝鮮最高領導人已經完成更替。另一方面,俄羅斯方面也存在著不確定性。3月俄羅斯將迎來大選,目前的政治天平似乎已經在向普京傾斜。如此看來,進口能源多元化布局之重任將由李明博後任來承擔了。(王泠一 上海社會科學院智庫研究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