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5日公佈的新軍事戰略報告稱,“與印度建立長期的戰略夥伴關係,以便印度成為地區經濟之錨併為更廣闊的印度洋地區提供安全保障”,所寄託的期望和賦予的任務不可謂不重,頗有將印度視為“盟國”之意,似要把整個印度洋地區的經濟和安全責任“外包”給印度。
但是,美國國防部長帕內塔在第二天接受採訪時,卻説“我們要應對亞洲新興大國的挑戰,應對俄羅斯的挑戰,應對新興大國如印度和其他國家的挑戰”。事後,帕內塔的發言人趕緊出來“打圓場”,稱“防長高度重視與印度的軍事關係,印度是一個日益重要和強大的國家,他並不認為印度是威脅”云云。
一個多月之前,帕內塔更為直接,説美國要面對來自崛起中國家中國、印度和其他國家的威脅。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裏,而且又恰逢美國新軍事戰略報告剛剛公佈之際,帕內塔重提要應對印度的“挑戰”和“威脅”,這絕非偶然,反映出美國內心對印度的戰略“擔憂”。
那麼,在美國眼中印度到底是“盟國”還是“挑戰”與“威脅”?
筆者認為只有把兩者結合起來看,才能準確得出美國對印度角色的定位——合作夥伴+競爭對手,在當前美國更需要“投資”印度來平衡中國在亞洲的影響。
由此,不難解釋近年來美國政要頻頻到訪印度,給印度戴高帽子。美國總統奧巴馬説,“我們與印度的關係是我的政府和我本人最優先考慮的事宜”,稱印度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並説美印關係“將是關鍵性的夥伴關係”;美國支援印度擔任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鼓勵印度在亞太發揮更大的作用;同時又向印度大量出售先進武器。從自身利益出發,印度對美國抬高自己地位和增強自己實力的表示當然很“受用”,照單全收。
但是,另一方面印度又是一個獨立意識很強的大國,與美國有著不同的戰略利益,在多哈回合談判、氣候變化、伊核問題、人權、國際治理等重大問題上與美國的立場是對立的,並不完全聽任美國“擺布”,而印度又一天天強大起來,要成為多極世界中的一極,美國對印度又不得不防。這就是為什麼會出現前面所説那一幕。(吳正龍 中國太平洋經濟合作全國委員會秘書長、中國前駐克羅埃西亞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