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內戰“黑洞”籠罩伊拉克 各派勢力角逐百姓受苦

時間:2012-01-11 14:37  來源:環球時報

  “美索不達米亞迎來了新一天的黎明。”伊拉克總理馬利基在去年12月31日“伊拉剋日”的慶祝集會上發出這樣的感慨。隨著去年年底美國駐伊部隊全部撤離,歷時9年的伊拉克戰爭正式結束,但“獲得自由、重新成為國家主人”的伊拉克人卻突然發現,遜尼派和什葉派的教派衝突在美軍撤離後死灰複燃,與高層“政治互毆”相伴的是血腥爆炸,動蕩不寧的國家被外界猜測將滑向內戰邊緣……一紙逮捕遜尼派副總統的命令,讓伊拉克政局猶如“入水而化的藥片”,毫無凝聚力可言。失去“坐標”的伊拉克各派勢力,也成為美國和地區大國拉攏的對象。伊拉克人掉入“黑洞”的幕後黑手到底是誰?越來越多中東輿論認為,“對美國而言,分而治之的策略仍是控制或影響伊拉克政治格局的唯一有效武器”。

  重兵把守的巴格達綠區也遭襲擊

  鬧得沸沸颺颺的“伊拉克副總統案”引發了伊拉克國內的政治動蕩,讓本就脆弱的執政聯盟陷入瓦解。去年12月中旬,伊拉克什葉派總理馬利基下令逮捕涉嫌參與恐怖活動的遜尼派副總統哈希米,同時要求國會解除同為遜尼派的副總理穆特拉克的職務。哈希米否認指控,隨後前往北部庫爾德自治區。伊拉克政府數次要求庫爾德自治區交人,但享有相當大自治權的庫爾德人一直沒有同意,並回應説,自治區擁有自己的安全部隊,政府的武裝部隊不能在自治區內執行抓捕行動。

  從去年12月下旬開始,大規模的連環爆炸在伊拉克接連發生,最多時造成數百人死傷,各派均指責這是“出於政治動機的爆炸”。今年1月1日,伊拉克財政部長拉菲埃薩維的車隊遭路邊炸彈襲擊。作為“伊拉克名單”(由伊拉克民族和諧運動、伊拉克全國對話陣線等黨團組成的政黨)領導人之一,埃薩維幾天前與前總理阿拉維在《紐約時報》發表評論,擔心伊拉克面臨內戰威脅。7日,前往聖城卡爾巴拉參加宗教活動的什葉派信徒又成為恐怖襲擊對象,路邊爆炸導致多人傷亡。6日,伊拉克舉行慶祝建軍91週年的閱兵式,即使這樣,重兵防守的巴格達綠區也遭到迫擊炮襲擊。9日,又有什葉派穆斯林在巴格達南部遇襲。

  談到國家現狀,伊拉克國家稅務總局法律部主任拉阿德對《環球時報》記者説,權力分配不均時就會出現政治危機。他還告訴記者,從美國佔領伊拉克開始,已有50多位法官死於非命,“不能得罪任何一個教派,否則就是死路一條”。

  伊拉克政府對爆炸死傷者家屬的賠償金為:死者350萬第納爾(1美元約合1200第納爾),傷者200萬,對於物價高漲的伊拉克人來説,這些賠償並不多。現在,番茄、黃瓜、馬鈴薯都要1.2美元1公斤,牛肉和帶骨頭的羊肉要15美元1公斤。汽油價格也比戰前漲了22.5倍,每升450第納爾。因為伊拉克警察和部隊還無力打擊偷盜搶劫等犯罪行為,伊拉克的治安沒有明顯好轉,這讓人們對犯罪團夥心有餘悸。為嚴懲罪犯,伊拉克重新恢復了死刑。

  1月1日,《環球時報》記者開車往返200多公里從巴格達到巴比倫省看個當地朋友,慶倖的是,一路上沒有遇到什麼險情,沿途看到的是普通百姓為生計忙忙碌碌。據當地朋友講,目前,遜尼派民眾處於弱勢,比如,在工程承包及供貨方面多少都會受到影響。

分享到:
編輯:吳怡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