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分析:伊戰“遺産”難以消受 重建前景陰霾深重

時間:2011-12-16 11:04  來源:新華網

  15日,巴格達。駐伊拉克美軍最高司令奧斯汀捲起美軍軍旗。

  持續近9年的伊拉克戰爭,奪去超過10萬伊拉克人和4487名美軍的生命。這場戰爭的“遺産”,更將長久在這片土地發生影響,使重建的前景,陰霾深重。

  在政治層面,美國曾對伊拉克寄予“期望”,要在這裡建立“中東樣板”。現實情況卻是,戰爭顛覆了原有的權力架構,釋放出內鬥的巨大能量,各派政治勢力衝突不斷,相互掣肘,什葉派、遜尼派、庫爾德人等多方勢力,均希望在國家決策上爭取更多話語權。

  在各派關係層面,伊戰激化了伊拉克的民族、教派矛盾,埋下國家紛爭加劇的危險。北部庫爾德自治區,伊戰後在美國的扶持下産生。這一自治區同中央政府在區域劃分與石油資源控制權等方面的角力,正逐步升級。中部遜尼派聚居的薩拉赫丁省與迪亞拉省也先後提出自治的要求,有消息人士稱,包括這兩省在內的4個遜尼派聚居省份正在謀求建立獨立的遜尼派國家。

  在安全層面,美國以打擊恐怖威脅為旗號,以最終被證明莫須有的罪名發動了伊戰。近9年來,幾乎每天都在發生的暴力襲擊事件,使每個伊拉克人生活在恐怖陰影下。

  在社會與文化層面,伊戰後,各種帶有西方和美國色彩的文化符號,大量出現在伊拉克社會。有伊拉克媒體評論説,伊拉克年輕人對美國流行文化的盲從,將損害伊拉克的文化傳統和社會價值觀,導致整整一代人陷入思想混亂。

  伴隨美國撤軍走向尾聲,美國總統奧巴馬、副總統拜登均向伊方表示,美伊關係今後將是“主權國家與主權國家之間的關係”。美方領導人此時説及主權,似乎已忘卻當初的大軍壓境便是對主權的侵犯。

  和當年進攻伊拉克一樣,近9年後的撤軍,仍是美國調整全球戰略大棋局的一個組成部分。世易時移,伊拉克戰爭如今被美國人徑直呼為“費錢的戰爭”、“錯誤的戰爭”,需要設法退步抽身。美國兵走了,留給伊拉克的,卻是難以消受的戰爭遺産。

  戰爭乃至所有對其他主權國家的軍事侵犯,不應該被視為外交政策的選項。伊拉克戰爭結束了,但對伊戰遺産的反思,不應該結束,也不會結束。(記者 張寧 王宏彬)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分享到:
編輯:吳怡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