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網站已成俄反對派工具
美方干預經費近千萬美元
接連在莫斯科和聖彼得堡等地發生的集會被西方媒體渲染為規模空前的反對普京的示威活動。美國之音的報道甚至使用了《抗議示威持續 “俄羅斯之冬”革命爆發?》這樣聳人聽聞的標題。
俄杜馬選舉後,臉譜、推特等社交網站再次成為俄反對派的工具。10日的大規模集會,組織者就是通過臉譜網站徵集參加者的。而據俄羅斯之聲報道,美國官方已經證實,華盛頓為俄羅斯的選舉“已經花費了900多萬美元”。普京指責美國國務院企圖破壞俄羅斯的穩定。
普京這回會退讓嗎
當成千上萬的人走上街頭,對普京高聲説“不”時,人們自然要問——普京會退讓麼?
從目前情況看,普京可能作戰術上的靈活對應,但不會作原則退讓。就在示威同一天,俄羅斯官方悄然宣佈了官方杜馬選舉統計結果,也就是示威者放到臺面上抗議的那份結果,這表明,普京仍然認為自己代表“絕大多數”,目前根本無需回應示威者的聲音,一切等3月大選見真章,而在此之前則不妨隱忍。
由此可見,示威者希望通過街頭運動,逼普京知難而退,怕是不太現實。
示威者的另一個願望,則是分化梅普聯盟,讓普京的“二人轉”唱不成。近日來他們也不斷釋放出各種聲音,試圖暗示“梅德韋傑夫與普京有所不同”、“梅德韋傑夫會讓步”。的確,梅德韋傑夫在示威後表示“將認真考慮示威者的意見”、“將對選舉展開調查”,他明確宣稱,“不認同示威的口號和理念”——也即不認同重新計票或重新選舉,就更不會認同結束“二人轉”。事實上,梅德韋傑夫的權力並非來自選民,而是來自普京,指望他出面拆“二人轉”的臺,怕是不會、也不能的。
正如法國《時訊報》援引俄羅斯當代研究所研究員葉甫根尼 根特瑪科爾所言,讓此前敢怒而不敢言的各色對普京不滿者走上街頭的,不是人微言輕的幾個過氣自由派領袖或網路活動家的鼓動,而是杜馬選舉中執政黨那怵目驚心的不到半數得票率,既然力量來源於選舉,他們中的大多數,就仍會選擇在3月讓選票説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