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美“衰落論”引關注 學者稱與英國衰落有根本差異

時間:2011-10-27 14:53  來源:人民網

  美國現在的確有了一些衰落的徵兆,有些危機還十分嚴重,但離真正衰落的階段還十分遙遠。即便美國衰落,那麼,中國是不是可以替代美國的位置?我認為這也是不可能的。

  編者的話

  受2008年以來的金融危機重創,美國經濟長期難以走出低谷,近來美國“衰落論”的聲音再次喧囂塵上。英國《衛報》早前發表的一篇文章指出,美國經濟復蘇的希望較小,文化墮落已經處於晚期,失業率高,如此等等,結論是:美國已經與歷史上那些衰落大國面臨的局勢相同。與此論調相反,也有評論指出,美國雖然呈現出一些“衰相”,但是離真正的“衰落”還很遙遠。那麼怎麼判斷一個大國是否衰落,大國衰落有何徵兆?南京大學歷史系陳曉律教授通過分析大英帝國衰落時期所表現出來的一系列特徵,對照分析了美國的現狀,對於我們認識當前的大國衰落論有一定的啟示。

  從上個世紀開始,探討大國衰落就一直是西方學術界十分熱門的話題。這種熱情的背後,是整個世紀的國際格局不斷地處於巨大的變化之中,每個大國都試圖在這種變化中為自己謀取最有利的位置,同時也急切地想了解以前的大國之所以落伍的原因,以免自己在發展過程中重蹈覆轍。

  目前學術界探討大國衰落最熱門的國家是英國。這主要因為英國是第一個工業化大國,它在衰落過程中的很多特徵,對我們探討大國衰落問題,顯然有著重要的關聯。

  大國衰落的具體表現首先是一种經濟現象

  經濟指標是衡量大國是否衰落最重要的標準。厲以寧先生認為,作為英國經濟衰落的典型現象,即“停停走走”的英國病的産生可以歸結為以下幾個原因:經濟因素,政治因素,社會因素和文化因素。而經濟因素主要是隨著“世界工廠”地位的喪失而産生的一系列消極的因素,在英國世界工廠地位喪失後,原來的優勢開始轉化為一些沉重的包袱,這些包袱包括:陳舊的生産部門,墨守陳規的技術,落後的經營管理方式等等。

  這一切不僅削弱了英國工業的國際競爭力,而且利潤率過低或利潤率下降的趨勢迫使英國資本流向國外。這一點與其他帝國主義國家不同,即資本的大量輸出並不是與壟斷統治在國內的確立直接聯繫在一起,而是在壟斷統治確立之前,資本過早地涌向國外。這又反過來影響英國經濟的增長率,使得英國工業在世界競爭中的地位進一步削弱。

  英國衰落根源於維多利亞時代的社會結構

  一個社會的結構在多方面影響著這個社會的正常運作。英國衰落的根源來自它的極盛時期,也就是維多利亞時期的社會結構。

  使英國成為第一個工業化國家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它獨特的社會結構,即它不像當時歐洲的大部分國家那樣,只有社會上層和社會下層的兩層式的社會結構,而是有一個強大的中間階層。正是這一獨特的社會結構,使得當時的英國具有了其他歐洲國家所不具有的活力。中産階級有條件積極地從事工商活動,推動了工業革命的進程。

  維多利亞時代,從形式上看,已是中産階級大獲全勝的時期,土地貴族的政治和經濟優勢都在喪失。但實際上,貴族統治階級通過自己在政治舞臺上的影響力,通過教育,仍然把自己的世界觀轉交給了新的繼承者。

  在工業革命中,由於新興的資産階級在經濟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他們的觀念一度佔據了社會思潮的主流,貴族階級的意識形態在18世紀未19世紀初已經處於沒落的境地,但新興資産階級的貪婪卻使它最終喪失了觀念上的“正統”地位。對在工業革命中由於社會結構的變化而處於無助境地的窮人,資産階級並不願意去關心他們或是承擔一些起碼的社會義務,而貴族階層卻抓住了這一時機向窮人顯示了自己對他們的關心,以此來對抗資産階級在經濟上的勝利。貴族階級鼓吹保持古老的濟貧制度,應對窮人表現出一種“社會主人”的胸懷,並承擔“主人”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19世紀上半葉圍繞著濟貧法的一系列政治鬥爭,最終使貴族重塑自己社會主人的形象,而發了財的資産階級不得不對自己的暴發戶的形象進行修飾,並在不知不覺中向貴族階層的價值觀念靠攏了。

  英國式理想是導致英國衰落的另一因素

  英國能在一個世紀的時間裏保持著自己的優勢不被侵犯,在很大的程度上得益於英國人的創新精神。這種不斷的創新精神有效地動員了英國的人力和物資資源,並在英國工業革命過程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使得英國能在很長的時期內戰勝自己的競爭對手。

  實際上,在英國近現代的文學作品中,典型的英國式的理想是對一種田園牧歌生活方式的嚮往,而工業化卻是與“ 黑暗的魔鬼般的工廠”聯繫在一起的,對工業化的疑慮到十九世紀中葉才逐漸消除,但到十九世紀末,這種調子已開始變了,工業革命所形成的社會體系無論在道德上和精神上都越來越不受人們的支援。

  不僅知識分子從批判的角度看待工業革命産生的負作用,英國的工業家們對自己所從事的事業也改變了態度。很多工業家把工商業活動只看作一種業餘的事,常常有一些十分成功的企業家完全離開了實業界,另外一些企業家儘管還在從事工商業活動,卻只把它看作一種社會責任,而不是把它看成是一种經濟上的機遇。這樣一種心態最突出地反映在英國的家庭公司的發展上。

  英國在歷史上最早産生了各種以家族為基礎的公司,但卻遲遲不能形成非個人性質的更大的壟斷公司。因為這些成功的企業家,他們已為自己的家庭掙來了一個舒適的環境,自己也具有了一個令人羨慕的社會地位,現在他們更樂意用一種“休閒”的態度來看待自己的社會角色。

分享到:
編輯:吳怡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