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大漠雄鷹”還是“中東瘋狗”?卡扎菲“殉道”

時間:2011-10-21 10:37  來源:中新網

  綜合報道,利比亞執政當局“全國過渡委員會”20日證實,該國前領導人卡扎菲已在其家鄉蘇爾特被當局武裝逮捕,後因傷重死亡。同日,歐洲理事會常任主席范龍佩在與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發表的聯合聲明中稱,卡扎菲之死“代表(利比亞)專制統治時代的結束”。

  卡扎菲何許人也?奧馬爾穆阿邁爾卡扎菲,遊牧民族出身,愛騎駱駝、住帳篷,行為難以捉摸,主張部族社會的自然公平。他27歲就領軍推翻伊德里斯王朝,建立了阿拉伯利比亞共和國,長期握有軍權;他性格不羈,且頗有演講口才,在聯合國大會上直言不諱地稱安理會是“恐怖理事會”,為非洲兄弟國爭取權益;在西方對利比亞長達十多年的制裁中,他仍能穿著引人注目的民族服裝在國際上奔走呼告,誓言不會屈服。

  前30年反西方 後10年解凍

  卡扎菲奉行的,似乎是特立獨行的外交理念。他在執政的前30年鮮明反對西方,特異個性和不羈舉動讓他被美國前總統裏根稱為“中東瘋狗”,被小布希打入 “支恐”陣營。他上臺後,首先做的就是關掉美國的軍事基地、將美國在利比亞的石油公司國有化。20世紀80年代,以服務美國軍人而聞名的柏林La Belle夜總會發生爆炸,裏根政府將矛頭對準利比亞。裏根政府認為,這是利比亞對前幾年美軍針對利比亞船隻、海軍巡邏艇沉沒在內一系列打擊的報復行動,因此卡扎菲應負責。

  媒體評價稱,1988年的洛克比空難,可謂是卡扎菲政權反西方的“極致”。當年12月21日,美國汎美航空公司的一架飛機在英國蘇格蘭邊境小鎮洛克比上空爆炸,機上270人死亡。利比亞人邁格拉希因涉嫌參與製造此次空難而被定罪。但是,卡扎菲堅決抵制英美要求其交出洛克比涉案疑犯的要求,十年也不曾改變決定。

  從洛克比空難發生至1999年決定移交嫌犯的十幾年間,利比亞被孤立於國際社會之外,與西方國家的關係基本處於冰封狀態。因遭到聯合國制裁,利比亞的經濟和社會生活遭受了很大影響。

  不過,2003年,卡扎菲迎來轉折之年。這一年的8月16日,利比亞承認對洛克比空難爆炸案負責並且同意為受害者家屬支付經濟補償,同年9月1日,利比亞,宣佈和法國簽署1989年空難賠償協議。2003年9月12日,聯合國安理會投票決定解除對利比亞十多年的制裁。

  2003年12月,卡扎菲更宣佈放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把核武器項目的設施運往美國。美國和英國恢復與利比亞的外交關係,而美國也把它從恐怖主義贊助國名單中除名。

  評價稱,前30年,卡扎菲是西方的“敵人”;後10年,卡扎菲成了能與奧巴馬握手的“點頭之交”,與西方關係迎來頻現和緩徵兆的解凍期。有人説卡扎菲是獨斷專行的“獨裁者”,也有人説他是阿拉伯世界的一個“救星”。雖然世人對卡扎菲的評價毀譽參半,但他作為利比亞事實上的國家首腦執政長達42年,並成功地帶領600萬人口的利比亞擺脫貧窮,成為非洲最富裕的國家之一。

  42年統治“大廈傾塌”

  今年2月中旬開始,受到鄰國突尼西亞和埃及影響,利比亞反政府示威浪潮逐步掀起,利第二大城市——東部港市班加西爆發示威,這一城市其後也發展成為反卡扎菲勢力的大本營。其後,利比亞局勢一天天趨於緊張,卡扎菲40多年的統治也出現了“大廈傾塌”的訊號。

  2月下旬與3月下旬,聯合國安理會先後通過1970號和1973號決議,對利比亞實行武器禁運、設立禁飛區,禁止卡扎菲和其家庭主要成員出國旅行,並凍結卡扎菲和相關人員的海外資産。

  3月19日,法、英、美為首的多國對利比亞展開代號為“奧德賽黎明”的大規模軍事干預行動,號稱執行聯合國決議,保護利平民不受卡扎菲軍隊的威脅。當月月底,北約全面接管這一軍事行動的指揮權,以空襲為主的方式遏制卡扎菲軍隊作戰力量,配合反卡扎菲武裝的地面作戰,並兩度延長整個任務的執行期。

  另一方面,反卡扎菲武裝也在利比亞“全國過渡委員會”(以下簡稱“過渡委”)指揮下開始了與卡扎菲政府軍的激烈內戰。

  面對日益危險的局勢,4月中旬,卡扎菲高調現身的黎波裏街頭,乘車巡遊,爭取效忠者的支援。但就在半個月後,北約的空襲奪走了卡扎菲一子三孫的性命。

  6月對卡扎菲來説,無疑是一個難捱的月份。雖然當月上旬利比亞電視臺還播出了他接見俄羅斯西洋棋聯合會主席伊律姆基諾夫並與其下棋的畫面,但下旬總部設在海牙的國際刑事法院就針對他、他的兒子賽義夫伊斯蘭、利比亞原情報部門負責人塞努西三人發出了全球通緝令。

  據信,6月西洋棋的對弈戰,是卡扎菲直至10月20日死亡之前的最後一次“公開”露面。

分享到:
編輯:吳怡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