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美國和印度戰略對話期間,美國國務卿希拉裏 克林頓在一次重要講話中,鼓勵和敦促印度“不僅要向東看,還要繼續與東面進行接觸,並在東面發揮作用”;説“現在是(印度)發揮領導作用的時候了”。她還呼籲印度“開闢一條”通往中亞的“新絲綢之路”等等。
儘管希拉裏特意修飾,也強調美國和印度仍可與北京保持“穩固的、建設性的”關係,但西方主流媒體、特別是美國媒體都替她做了“必要的解讀”,説她的演講表達了華盛頓對美印本世紀協作的重要看法,目的很明顯,就是要挑動“龍象鬥”,“遏制中國”;華盛頓希望美印這種夥伴關係“既可給亞洲帶來穩定,又可對中國不斷加強的支配地位進行對衝”。但也有一些西方媒體注意到,印度並未因此而感到“歡欣鼓舞”,態度十分慎重。
希拉裏的演講,讓人感到十分可笑。美國不是口口聲聲説它“決不做老二”嗎?去年以來,美國領導人無數次重申,它要“領導”或“主導”亞太地區。難道現在要“拱手相讓”給印度了?有人感嘆:這太不可思議和耐人尋味了。其實,説穿了,美國的如意算盤不過是讓印度充當它的戰略幫手罷了。這能行嗎?印度人説得好,印度的DNA決定了不可能充當這樣的角色。
去年美國在東北亞放了幾把火,小有收穫,但未能真正燒起來。今年伊始,美國就在南海地區明裏暗裏縱容越南和菲律賓同中國鬧騰。現在又企圖利用同印度的戰略對話機會,在對中國“負面下注”方面完成它的“第三部曲”,其中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所謂“新絲綢之路”,即美國戰略棋盤上孜孜以求的 “歐亞大陸線”(從南亞經中亞直至朝鮮半島)。如果它真的成功了,那對中國真是“C”形甚至是“O”形包圍圈了!
可惜,這太離譜了,太一廂情願了。中國周邊並沒有出現美國新保守主義理想家們蓄意宣傳和期待的那種“緊張局面”,既沒有什麼“鴻門宴”,更沒有什麼“劍拔弩張”。隨著時代變遷量變進程的加速發展,以及國際力量對比的深刻變化,今天的世界已不是冷戰結束初期的世界,今日的亞洲也不是二戰後的亞洲,中國同周邊國家更不是歷史上和冷戰時期的那種關係。這種局面的出現,並不是憑著美國那樣的“硬實力”和“軟實力”以及它津津樂道的“巧實力”,而是憑著中國的“親和力”。
誠然,在領土和領海方面,中國同周邊某些國家目前仍存在一些歷史遺留問題;在意識形態和利益訴求方面,中國與它們也有所不同。但中國並沒有像美國和日本右翼媒體宣傳的那樣,向它們“不斷展現肌肉”,態度“咄咄逼人”,企圖建立現代的“朝貢制度”,而是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堅持“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採取睦鄰和安鄰政策;主張“擱置爭議,共同開發”和“合作共贏”,準備與有關國家通過和平談判解決。中國已經同緬甸、阿富汗、俄羅斯和中亞諸鄰國成功解決了邊界問題,也有智慧和耐心逐步解決同其他國家尚存的問題。有個別華人專家説,這些全都是“空話”和“老一套”,缺少“新思路”。其實這正是中國的“親和力”所在,也是中國顧全大局的表現。
從美國全球戰略訴求來看,美國目前對中國“兩面下注”並非不可理解。不過,不斷在“負面下注”,到頭來是要倒楣的。這既不利於中美關係新定位的正面落實,也不符合美國自身的利益。它傷害不了中國,但卻暴露了自己國際行為的陰暗面和脆弱性。(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戰略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王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