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朱民接過IMF的“話筒子”而非“金錘子”

時間:2011-07-27 09:21  來源:中國新聞網

  前中國央行副行長朱民26日正式就任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副總裁,他將成為IMF自1944年成立以來首位出任副總裁的中國人。這一天,對於IMF和中國而言,都是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時刻。

  從IMF的總裁助理到副總裁,朱民邁出的這一步,對中國而言,無疑是具有標誌意義的一大步。畢竟,過去60餘年來,中國人還從未染指該職。從鴉片戰爭以來的一百多年時間裏,中國人曾長時間淪為世界歷史的旁觀者,而現在那個時代已經不復存在,中國回到了西方崛起之前它一度長期佔據的世界舞臺的中心,朱民以及現任世界銀行副行長的林毅夫就是這一現象最好詮釋。

  從中國在IMF的份額和投票權的提升,到朱民的任命,表明西方主導的世界權力格局開始正視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日漸強大的經濟實力,畢竟當美歐經濟在金融危機期間哀鴻遍野之際,中國經濟依然是全球經濟的亮點,併為世界經濟的增長貢獻了超過50%,而今,中國更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朱民“陞官”亦被視為是中國爭奪國際事務話語權的一場勝利,勢必大大提升中國在IMF中的話語權。然而,也必須清楚地看到,朱民從IMF的幕後走向前臺,僅僅是接過了能夠替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國家發聲的的“話筒子”,而非能夠定音的“金錘子”。

  朱民在IMF職務的升遷固然體現了中國地位的提升,但發達國家掌控世界經濟和金融體系決定權的格局並無實質變化。儘管經過去年IMF的改革,中國的投票權從3.65%升至6.07%,但依然不及美國投票權(約17%)的零頭,即便中國拉上所有新興經濟體,也不足以推翻西方的主導地位。目前,七大工業國(G7)在IMF的投票權達到44.3%,較上百個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總和40.5%還要多。

  換句話説,IMF的“金錘子”依然牢牢握在美國及其西方盟友手中。這一格局也體現在IMF的人事任命上。朱民的任命並沒有打破IMF的“潛規則”:即由歐洲人擔任IMF總裁,由美國人擔任第一副總裁。這次新任IMF總裁拉加德為朱民新增一個副總裁的崗位,看似開創了六十餘年未見之新局,實則是無奈之舉,原因在於現在把持副總裁一職的美、歐、日三強不願意讓權。

  美國傳統基金會中國經濟專家史劍道在接受路透社採訪時認為,沒有人能找到什麼理由來反對中國在IMF中獲得一個高層級職位。但是,他對於IMF因為美國和歐洲不願意給新興市場讓權,不得不增設一個職位的作法感到“不幸”。

  百年罕見的金融危機已經暴露出了這種歐美把持的國際金融體系的弊端。有分析指,IMF若要贏得成員國的真誠擁護,必須改變固有的歐美把持的“世襲制”,從份額與投票權、監督職能到高層人事安排,都必須進行深刻改革,改變現有不合理、不公平的金融秩序。

  拉加德上任之初承諾將繼續推進IMF的改革,並加強對世界經濟有重大貢獻的國家如中國在IMF的合適的代表性。此前IMF的改革步履蹣跚,如果這位女強人真有志於整頓國際經濟秩序,那麼,不妨如她自己所説的多聽聽來自中國的得力助手朱民的建設性的意見。從一定意義上講,中國的發展經驗將給世界另外一種思路,朱民及林毅夫們的重要意見,其實濃縮了中國改革開放30年的成功經驗。

  拉加德對朱民給予極高的評價,也寄予厚望,其中之一就是希望他幫助“增強基金組織對亞洲和新興市場的了解”。從這一層面而言,朱民面前的“話筒子”同樣重要。畢竟已經進入核心決策圈的他完全能夠憑藉他那流利的英語和極富天賦的口才,幫助國際社會在敲下“金錘子”前更好地理解中國及它所代表新興國家,反過來也幫助中國及其所代表的新興國家更好地理解世界。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分享到:
編輯:吳怡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