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7月21日淩晨,美國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安全降落在肯尼迪航太中心,這標誌著美國為期30年的太空梭計劃劃上休止符。據悉,退役之後的亞特蘭蒂斯號將停放在肯尼迪航太中心永久地公開展示。
據臺灣《中國時報》22日報道,美國阿特蘭蒂斯號太空梭21日返回佛羅裏達州肯尼迪航太中心,美國歷時30年的太空梭工程就此劃上句點。美國宇航局(NASA)強調,美國的載人太空飛行事業仍然一片光明,NASA正全力籌劃下一個劃時代的太空探險任務:在15年內送宇航員登陸近地小行星(NEA)。
登陸近地小行星的主要目的,是要評估小行星上的水、鐵、鎳、白金等資源,實驗開採方法;並且研發及測試預防小行星撞地球的方法。
美國國防部最大軍火承包商洛克希德馬丁,已拿到NASA64億美元合約,建造“獵戶太空艙”(Orion capsule),未來將載6名宇航員登陸小行星,甚至可能本世紀30年代之前登陸火星。
獵戶太空艙預定2016年首度升空試飛,但NASA必須先解決發射系統問題,而最大變數在於預算。
其實因為預算前景黯淡、缺乏政治共識等因素,美國的載人太空飛行任務前景,至今無法提出具體規劃,許多人擔心美國太空事業領導地位可能從此一落千丈。
NASA副署長葛芙(Lori Garver)女士聲稱,美國在太空飛行持續扮演領導地位,起碼未來半個世紀仍佔優勢。
但報道稱,這種樂觀的看法與現實不符:過去20年來NASA遲遲無法研發出新的發射技術。美國至少三次雄心勃勃開發新的發射系統,但每次都無功而返,現在並無開發中的新硬體。
連NASA高層都承認,隨著太空梭時代經驗豐富的工程師、科學家與技術人員退休,NASA面臨工業基礎與專業知識流失的嚴重問題。
太空梭時代結束對整個太空工業造成深遠影響,譬如:液態火箭引擎成本已暴增三倍,因業務量減少,間接成本就上漲。
如果NASA在未來幾年真的束手無策,美國載人太空飛行將再由軍方主導。全球安全網站總裁派克估計,美國家安全和軍方的太空預算,將達到400億至500億美元,為NASA全部預算的2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