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全球熱鬧圍觀英國大婚 民眾對王室感情複雜

時間:2011-04-29 14:38   來源:環球時報

  世界的“餐後小甜點”

  “如果能穿越時空,你會發現展現在全球面前的威廉王子大婚簡直就是其祖母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64年前婚禮的翻版。”路透社在翻閱歷史檔案後這樣形容。該報道28日稱,王室形式化的東西毫無改變,世界版圖卻與過去截然不同。當時地圖上還能看到坦噶尼喀(今坦尚尼亞的一部分)這樣的地名,現在只能勾起人們對殖民時代的回憶。

  據路透社報道,檔案中記錄的一條新聞稱,時任印度總理尼赫魯曾同衛生部長一起為伊麗莎白二世挑選莎麗作為結婚禮物。《華爾街日報》28日稱,如今英國王室大婚在其昔日的最大統治區幾乎沒引起什麼漣漪,印度媒體將這場婚禮看得和板球聯賽一樣。但這並不令人驚訝,正矢志成為21世紀世界大國的印度通常從後視鏡中看英國。大概只有拉胡爾甘地會帶著一絲惆悵,特別有興趣地當觀眾,因為他將失去一位“世界鑽石王老五”榜單中的同伴。

  美國《赫芬頓郵報》評論説,倫敦攝政街上的情景猶如歷史教科書上人們慶祝二戰結束的照片。如果王室婚禮不能將民眾從憂鬱的經濟陰影中拉開,也至少釋放了英國久違的驕傲。法國《新觀察家報》稱,儘管王室婚禮豪奢、形式主義,但至少英國可因此直接入賬9億英鎊,並借機喚醒國民的國家認同,在艱難的生活中獲得一些難得的安慰。英國王室的面子工程至少能比法國總統大婚帶來的更多更好。

  法新社28日稱,許多美國人會定好鬧鐘等著週五黎明的到來,但也有人躲在角落裏急切等著這一切早點結束,作家伊馮娜就是其中之一。她在《波士頓環球報》上撰文抱怨,這一週已經愚蠢到一切都與王室有關這個國家暴力反抗君主制,回過頭卻又一切圍著王室轉。《紐約時報》上周對1200人所做的調查顯示,68%的人表示並不十分關注或根本不關注這件事。雖然也陸續有俄羅斯民眾向英國使館打祝福電話表示友善,但在他們看來.5月9日即將到來的紅場勝利日大閱兵才更值得期待。

  法國《論壇報》認為,不管大婚最後辦得怎樣,都不會有助或有損英國王室的地位,就如當年查爾斯和戴安娜的夢幻婚禮一般。因為對於大多數人而言,英國王室婚禮已變成一道填不飽肚子,但偶爾吃吃也不錯的餐後小甜點,不再有什麼特別重大的意義。

編輯:吳怡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