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布會 | 新聞人物

日媒:日內政停滯不利日美關係 美著眼“後菅時代”

時間:2011-01-31 15:28   來源:新華網

  首腦會談難有實質成果

  日本《每日新聞>1月30日文章:首相訪美籠罩陰影

  2011年度的預算相關法案在國會遇阻,菅直人政府走進死胡同,所謂“3月危機”越來越帶有現實意味。菅直人首相原把預定今年春季的訪美視為上半年最重要的外交事項,但現在因內政危機也罩上了一層陰影。

  尖閣群島(即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海域撞船事件、北朝鮮炮擊韓國事件,在不穩定的亞洲形勢背景下,營直人政府明確了以日美關係為基礎的外交方針,試圖挽回因鳩山內閣而失掉的美國方面的信任。但同崛起的中國和印度相比,經濟停滯、政治不穩的日本在華盛頓的地位相對下降,這也是不能否認的事實。

  日本政府人士和外務省幹部的看法也相當不樂觀。他們稱,奧巴馬政府不像布什政府那樣對日本熱情,曰美關係並沒有改善,只是勉強回到了原點。現在,就連首相的訪問地還未確定。

  日美首腦會談事項,未確定的不只是“地點”。作為首相訪美的成果,初步設想雙方拿出一份聯合聲明,聲明包括安全保障、經濟、文化和人才交流等三方面主要內容。在安全保障領域,今年1月上旬前原誠司外相訪美時,雙方達成一致的看法是,把普天間基地問題從日美協商中暫時拿掉,而優先就中國進軍海洋和北朝鮮的挑釁行為等安全保障環境的變化制定日美兩國新的“共同戰略目標”。

  盡管如此,日美安全保障相關人士稱,美方只是說普天間基地與共同戰略目標是各自獨立的兩個問題,並未說要 “切割”,如果日本什麼都不做,那美國還得說“不行”。還有,日本方面準備在首腦會談之際向美方轉達參加《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的決定等,但在此問題上,執政黨內持謹慎態度和反對意見者也不在少數。

  美著眼“後菅直人”時代

  日本《每日新聞》1月30日文章:美國厚待前原著眼于“後菅直人”時代

  “民主黨政府上臺一年多以來,終于迎來了首相和外相的首次正式訪美。”日美外交人士如釋重負地這樣說,因為日本外相前原誠司本月6日起訪問了華盛頓,為首相訪美做了預備工作。

  前原在華盛頓的日程包括在美國務院與國務卿希拉里舉行會談、在白宮拜會副總統拜登、在知名智庫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發表外交演說、與參議院有影響的議員會餐等。這些日程都是自民黨執政時代首相和外相訪美時的典型模式。不過,2009年9月民主黨上臺以來,圍繞普天間基地問題,日美關係受到損害,除國際會議場合外,首相和外相都沒能正式訪美。

  美國的態度在菅直人上臺以來有所改善,但仍不能說日美關係已經恢復。在這種背景下,美國對前原的厚待就顯得很突出。外務省內有看法認為,這是對下一任首相候選人的先行投資。

  實際上,民主黨內著眼于“後菅直人”時代的私下動向已很活躍。作為民主黨下一代領導人的候選,前原與岡田克也幹事長、野田佳彥財務相等一道榜上有名。不過,在野黨在參議院超過半數的情況是不會改變的,在難以打開僵局的情況下,站出來挑大梁並非易事。前原派的中堅議員稱,連民主黨政權本身會怎麼樣都不好說。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編輯:吳怡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