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是家庭不和。在社會經濟遭遇困境的同時,韓國人傳統的“精神支柱”——家庭也在崩潰,生活的壓力、溝通的不良使離婚率年年升高。據調查,離婚是30~40歲群體選擇自殺的第一主因。尤其是獨居的老人最可憐,他們既得不到直接贍養,也沒有退休金,很容易患上憂鬱症,最終走向自殺。
六是網路和媒體的相關資訊使得自殺更加便利。韓國有大量的“自殺網站”,遇到挫折的人們登上這種網站,發帖表達心中的鬱悶後,得到的通常不是安慰和鼓勵,而是慫恿其自殺的回復。心理素質不好的網友,尤其是尚不成熟的年輕人,一旦遇到“志同道合”的自殺傾向者,很容易選擇自殺,尤其是大量“同伴”的存在,更使得他們結伴走向這條不歸路。而媒體上對自殺者的大肆宣傳,導致人們一遇到困難,很容易就想到自殺,甚至覺得“自殺也沒什麼”。
應對措施屢屢失敗
自殺已經成了韓國一大嚴重的社會問題。韓國政府並沒有對此袖手旁觀。早在盧武鉉時代(2003.2~2008.2),韓國政府就對自殺問題採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2004年,韓國保健部出臺了預防自殺5年計劃(2004~2008),計劃將當時每10萬人中22.8名的自殺率降低到2010年的18.9名。但是計劃失敗了。2007年平均每10萬人的自殺率已經攀升到24.8人。於是,盧武鉉政府當年再次發表新綜合對策,呼籲市民團體和宗教組織積極參與尊重生命運動,並宣佈增加預防自殺的諮詢電話人員,強化對有關“自殺網站”的監管;降低農藥濃度,限制購買農藥;強制實行在建築物、橋梁、地鐵站臺等處設置防止自殺的屏障;在中小學校強化預防自殺的教育等。
李明博政府上臺後也在繼續強化阻止自殺的措施。2008年12月,韓國保健福利家庭部決定在2013年之前將自殺率縮減至每10萬人中20人以下,並計劃從2009年制定並實施綜合對策,核心是加強對低收入階層、老人、精神病患者等弱勢群體的社會安全網。
李明博政府決定將全國245所中小學的精神健康檢查範圍次年增加到450所,並於2010年將進一步擴大至所有的中小學,積極發現離異家庭和危機青少年,提供諮詢和新生活服務。為預防老年人自殺,決定由負責老年人虐待問題的顧問進行自殺預防教育。尤其對於獨居老人,將通過生活管理公司及一對一服務,最大限度地預防自殺。韓國政府還計劃針對自殺可能性高的個人開發預防項目,普及到地區社會,建立抑鬱症早期檢查及治療系統,並修改精神疾病患者就業限制、民間保險加入限制等歧視行為。針對各種自殺方式,將加強劇毒物非法流通預防機制,規定出售劇毒農藥時必須進行記錄。另外擴大對於自殺資訊的監控,包括門戶網站和衛星電視等,要求媒體遵守自殺事件報道要求,加強對一線記者和編輯人員的教育。
顯然,李明博政府的政策也是失靈的。從2009年初開始,各界名人自殺的新聞不斷出現在報端。最具諷刺意味的當然是親自製定預防自殺措施的前總統盧武鉉也走上這條不歸路。而在人口只有150萬的江原道,當年僅4月份就有12人集體自殺死亡,還有多人自殺未遂。面對危局,李明博發表廣播講話説:“我們的家庭面臨著各種危機,最令人擔憂的是近來愈演愈烈的衝動自殺行為。目前,韓國是經合組織成員國中自殺率最高的國家。”李明博呼籲國民發揚相互鼓勵和安撫精神,團結起來共同克服困難。
顯然,韓國要想摘掉“自殺大國”的帽子,僅靠政府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韓國人自己必須首先改變“面子”觀念,學會釋放經濟和精神壓力。(駐首爾分社記者何璐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