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達卡6月2日電 新聞分析:孟加拉國緣何頻頻在自然災害中損失慘重
新華社記者王雪梅
孟加拉國糧食和災害管理部官員1日説,5月25日襲擊孟西南沿海地區的熱帶風暴“艾拉”造成的死亡人數已升至179人,災民人數超過300萬。“艾拉”是繼2007年下半年孟連遭兩輪洪水和強熱
帶風暴“錫德”襲擊以來最為嚴重的自然災害。
專家認為,除地理因素之外,基礎設施落後、防災意識淡薄等原因造成孟加拉國極易在熱帶風暴、暴風雨、洪水等自然災害來襲時損失慘重。
孟加拉國位於南亞次大陸東北部的恒河和布拉馬普特拉河衝擊而成的三角洲上,南面瀕臨孟加拉灣,海岸線長550公里,全境85%的地區為平原。孟全國地勢低平,河流密布,在每年6月至10月的雨季期間,極易遭受洪水、風暴等自然災害的襲擊。
環境專家分析認為,孟加拉國作為最不發達國家之一,房屋、堤壩和避難所等基礎設施的建設相對落後,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抵抗自然災害的能力。孟人口中約有40%生活在貧困線以下,不少房屋是用泥土和茅草蓋成的,在暴風雨中不堪一擊。
國際保護自然聯盟在孟代表艾農 尼沙特1日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説,孟加拉國等發展中國家由於缺少資金等原因,難以建成高品質的堤壩抵禦海浪、風暴和洪水的襲擊。他説,“艾拉”引發的1.8米至2.4米海浪造成孟南部沿海的堤壩遭到不同程度損毀,漲潮期間海水通過缺口不斷回灌,至今許多地區仍處於積水中。一些災區的水井、池塘被海水污染和破壞,導致居民缺少安全飲用水。
孟南北大學環境科學系的負責人西拉傑 伊斯蘭也表示,如果沿海地帶的堤壩更為堅固,“艾拉”的損失會小得多。他説,2007年孟南部沿海遭強熱帶風暴“錫德”襲擊後,一些地方的堤壩甚至還沒有完全修復好。
在“艾拉”襲擊後,孟糧食和災害管理部部長阿卜杜 拉扎克曾公開表示,風暴避難所數量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更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産損失。
另外,專家認為,人們對於災害預警的不重視也成為損失嚴重的一大原因。孟加拉國人口密度大,約14.8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著1.47億人口,因此在災害來襲前及時預警和疏散人員尤其重要。
孟加拉國曾在1970年和1991年遭熱帶風暴襲擊並導致重大損失,其中1991年的風暴造成約14萬人死亡。
2007年7月至9月,孟遭遇兩輪洪水襲擊,全國三分之二的地區受災,造成1000多人死亡,災民人數達1600萬。同年11月15日,強熱帶風暴“錫德”襲擊孟南部和西南部沿海,造成4000多人死亡或失蹤,800多萬人受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