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時期,伊拉克的外交活動變得頻繁起來。土耳其總理埃爾多安日前對巴格達進行了歷史性訪問,約旦國王阿卜杜拉二世也已確定近期前往巴格達。另外,約旦、阿聯酋、埃及、科威特和巴林等國都表示適時向伊派駐大使,阿聯酋在本月初任命駐伊拉克大使時,還宣佈免除了伊拉克所欠的70億美元債務。沙特官員也表示可能會免除伊拉克所欠的全部債務。
從長遠來看,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是伊拉克擺脫混亂、步入穩定的必要條件。伊拉克近來在外交領域取得的積極進展,體現了伊為與周邊國家實現關係正常化所做的不懈努力,也反映了美國與伊拉克共同的戰略考量。
自2003年伊拉克戰爭以來,伊國內暴力衝突不斷。各國出於安全原因,紛紛召回了駐伊外交使節,關閉使館。遜尼派佔主流的阿拉伯國家更是對由什葉派擔綱主政的伊拉克新政府心存疑慮,斷絕或減少了與伊拉克的往來。很長一段時間,伊拉克成了一個與世隔絕的“暴力孤島”。
而對美國來説,當然不願看到伊拉克被孤立於地區事務之外。美國“改造”伊拉克的一個目的,是使之成為地區內政治制度的“典範”,進而推廣“大中東”構想。一個不被地區各國接納的伊拉克,很難完成這樣的“重任”。更重要的是,通貨膨脹和能源價格上漲正席捲全球,日趨嚴峻的伊朗核問題對國際原油市場的負面影響不斷加深。美國迫切需要伊拉克加強與世界原油供應市場的聯繫,鞏固原油供應鏈,增加供給、平抑油價,挽救次貸危機以來步入衰退的美國經濟。
從伊拉克方面看,隨著總理馬利基執政基礎逐漸穩固與國內局勢的初步好轉,伊政府正在試圖加速國家正常化的進程,著手修復與周邊國家的關係。為此,伊領導人頻繁穿梭于地區內各國之間。伊政府也看到,隨著全球能源供應緊張,一些國家開始把伊拉克視為解決問題的最後一把鑰匙。這個時機把握好了,伊拉克新政權能夠加速重返國際社會,鞏固業已形成的有利於什葉派的政治框架。
但伊拉克想真正得到周邊國家乃至世界絕大多數國家的接受,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個主要的障礙就是伊拉克和美國在未來關係上的定位。美伊兩國目前正在就駐伊拉克美軍地位進行艱苦的談判,用白宮發言人的話説,美國“希望鞏固和延續伊拉克已經取得的進展”;而伊拉克當局在主權問題上也有自己的想法,這使得雙方的談判陷入僵局。
在美伊未來關係沒有形成一個穩固的、雙方都認可的框架之前,雙方的利益分歧隨時可能凸顯出來,這將直接影響伊拉克對外關係的正常化。近期宣佈任命駐伊拉克大使的國家,大多數都沒有對何時派駐做出明確説明。這其中有對伊安全形勢的考慮,但更重要的是,這些國家都是被美稱之為“溫和阿拉伯國家”的美國盟友,受美國政策的影響比較大。看來,伊拉克發展對外關係時,“美國因素”還難以揮之即去,伊拉克的獨立外交恐怕還很難在短期內成形。(楊 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