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
  
熱點新聞 | 大陸之聲 | 本網快訊 | 大陸縱覽 | 臺灣 | 大陸 | 兩岸 | 新聞發佈會 | 港澳僑 | 國際 | 海外看中國 | 中外交往 | 七日回顧 | 體育 | 娛樂
字號:
外電:伊朗考慮與美恢復外交聯繫 "示軟"引來懷疑

  時間:2008-07-04 13:48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專稿:幾乎就在有消息稱美國總統布希準備在結束其任期前對伊朗採取軍事打擊,以便從根本上解決伊朗的核問題的同時,美國媒體援引外交等部門官員披露的消息報道,布希政府正在考慮在伊朗設立外交辦事處的提議,且可能在今後數周內採納這一提議。鋻於伊朗外交部長馬努切赫爾穆塔基日前對此作出了積極的反應,引起了西方媒體對美伊關係微妙變化的極大關注。

  伊朗考慮與美恢復外交聯繫

  路透社聯合國7月2日電:在華盛頓與伊朗交惡近30年後,伊朗今天説,準備考慮讓美國在德黑蘭設立外交機構,並呼籲恢復兩國直航。    

  伊朗外交部長馬努切赫爾穆塔基在訪問聯合國期間接受記者採訪時説:“今年,美國提出在伊朗設立一個外交辦事處,與伊朗在華盛頓設立的辦事處類似。我覺得兩國將對這兩個提議進行研究。”

  但美國官員説,無論是針對直航或在德黑蘭設立辦事處,美國均尚未出臺具體計劃。

  據報道,穆塔基稱,“伊朗人和美國人的接觸,將會促進兩國之間的了解”。

  1979年,美國駐伊朗大使館被效忠於伊朗宗教領袖霍梅尼的學生軍佔領,從那以後一直關閉。

  伊朗還表示,正在籌劃伊朗飛往紐約的航線。

  美國《紐約時報》7月2日報道:在德黑蘭,曾在1981年至1997年期間擔任伊朗外長的韋拉亞提在接受《伊斯蘭共和國報》記者採訪時説:“官員和政治家應當避免發表挑釁性和不合邏輯的言論,也要避免提出類似口號。”他説:“某些言論會給我們帶來麻煩。我們應該謹慎,不要發表這樣的言論。”

  法新社聯合國7月2日電:伊朗外長穆塔基2日稱,有望通過與六國進行談判為其引起爭議的核計劃找到一個“多方面解決辦法”。


  穆塔基在此間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對六國提出的修改過的所有經濟和技術獎勵方案進行了評價。他説:“我們看到了找到一個多方面解決辦法的可能性。”

  上月,六國向伊朗提出建議,表示願意以若干技術獎勵措施換取德黑蘭暫停鈾濃縮活動。

  穆塔基對記者説:“新進程正在進行之中,是從伊朗提出的所有方案開始的。”

  伊朗提出的所有方案範圍更廣,試圖解決一些全球性問題,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伊朗建議在伊朗國內設立一個國際性聯合機構,進行鈾濃縮活動。

  有報道稱,歐盟外交政策和安全事務高級代表索拉納提出以“凍結換凍結”方案作為進一步實質性會談的前奏,但穆塔基未予置評。根據這一方案,德黑蘭凍結其核計劃,作為回報,聯合國安理會不對其實施額外制裁。

  伊朗“示軟”引來一片懷疑聲

  美國《紐約時報》7月2日文章《伊朗語調變軟讓專家猜測紛紛》:伊朗官員昨天再次使西方外交官困惑不解,因為兩位伊朗高層官員在談到最終突破西方與德黑蘭核僵局的話題時緩和了語調。

  在德黑蘭,伊朗最高領袖阿亞圖拉阿裏哈梅內伊的高級顧問韋拉亞提告誡不要在核問題上發表"挑釁性言論",儘管此話是否針對內賈德總統尚有爭議。

  與此同時,在紐約,伊朗外長馬努切赫爾穆塔基在伊朗駐聯合國使團的一次午餐會上發表講話時也語調緩和,沒有重申伊朗決不放棄鈾濃縮權利的一貫聲明,雖然記者四次追問這個問題。

  在試圖解讀伊朗意圖的外交界,這兩次語調緩和的講話引起了種種猜測。

  一些分析人士早就猜測,伊朗發出緩和立場、願意談判的信號只是為其繼續從事鈾濃縮活動施放煙幕。

  斯坦福大學伊朗項目研究處主任阿巴斯米拉尼説:“像往常一樣,他們企圖保留所有選擇。他們一方面措辭強硬,暗示他們在為戰爭做準備,但另一方面也發出一些信號,表明他們願意談判。”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伊朗問題專家卡裏姆薩查德普爾説,在以色列炫耀武力之際,伊朗領導人在核項目上作出妥協,這一點令人懷疑。他説:“哈梅內伊總是説,不要在壓力面前妥協,而現在是壓力最大的時候,是作出妥協的最糟糕時機。”

 
編輯:王曉燕    
 
相關新聞
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反對歐盟進一步制裁伊朗       伊朗遠端導彈移入發射陣地 目標指向以重要設施      
核陰影下 伊朗外交突圍       伊朗:若遭攻擊將以控制海灣石油運輸通道來反抗      
伊朗裔美國工程師承認曾將核電站軟體帶到伊朗       伊朗稱布希曾下令在糧食峰會期間刺殺內賈德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
相關視頻
新華新聞 | 新華臺灣 | 新華福建頻道 | 人民海峽兩岸 | 中新臺灣新聞 | 央視臺港澳頻道 | 光明網 | 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 | 海峽新聞網 | 閩海網 | 環球網 | 刺桐之聲 | 四川新聞網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