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轉改”活動開展三年多來,新聞宣傳工作深入基層,務實創新,呈現出清新之風。“走轉改”主題報道常有,如何才能常做常新?北京電視臺新聞頻道銳意創新,在新媒體、新技術方面做出了很多有益探索,把走轉改報道活動和媒體融合發展相結合,讓新媒體、新手段為走轉改報道添彩助力。
其一,廣泛利用大數據、虛擬植入等新技術,創新報道形式,增強新聞表現力。升級版的“走轉改”,具體表現為報道架構的設計和多元化要素的使用,新技術方式讓報道更加生動直觀。在“記者好形象 社會正能量”專欄報道中,為充分體現記者走基層的成果,在報道開頭和結尾設計“記者手記”板塊,承載記者採訪感受,適當點評。主新聞後,記者現場出鏡,輔之以虛擬植入,把報道所涉及的政策、成就等用數字展現,生動直觀,新聞背景可視可感,有效地增強了新聞表現力。
其二,全面啟用新媒體概念,臺網聯合打造全媒體造勢平臺,擴大報道影響力。北京兩會、幸福綻放、京交會直播等重要報道,都成功引入新媒體形式,啟用了北京電視臺官方微博、微信、BTV大媒體手機客戶端助力推廣,臺網聯合擴大影響。“五一”期間的“幸福綻放”大型新聞行動,利用網路和手機新媒體助推主題宣傳,活動視頻在騰訊、愛奇藝等網站推出後,成為網民關注的熱點,點擊播放量突破1000萬次。微信平臺發起向勞動者致敬的虛擬獻花活動,“五一”期間點擊量超過10萬人次。臺網聯合成功擴大了直播影響力,增強了電視與受眾的直播互動。
其三,積極打造欄目微信公眾號,運用新媒體推廣欄目,實現媒體融合互動。《銳觀察》、《晚間新聞報道》、《都市晚高峰》、《北京新發現》等欄目都通過微博、微信平臺,不斷提升自己的品牌影響力。《北京新發現》欄目微信公眾賬號關注者已突破12萬人。微信公眾號已成為觀眾與節目直接溝通的有效渠道,促進了電視與微信、微視、96168等多平臺的互動,強化了觀眾的參與感和收視黏性。通過微信內容反哺節目,真正擴大了節目的線下影響力。
(鄭文彥:北京電視臺)
[責任編輯:李學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