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中國臺灣網  >   新聞中心  >   反“獨”促統

【網絡媒體走轉改】七星關區的“問需式”脫貧法寶秘訣

2016年01月15日 15:04:00  來源:南方網
字號:    

  南方網訊(記者 王瑭琳)在日常生活中,比較誰更富有是常有的事,而擁有12個貧困鄉鎮,258個貧困村,23.18萬貧困人口的貴州省畢節市的主城區七星關區,“比窮”卻讓群眾點頭稱讚,“問需式”扶貧精準扶貧工作令群眾拍手叫好。

  為了讓全區實現省級“脫貧摘帽”、實現全面脫貧,七星關區推出 “一市五金多套餐” 精準扶貧模式。其中,“一市”指建立免費苗木超市。“五金”指建立大病醫療抵墊周轉基金、產業發展扶持基金、精準扶貧風險兜底基金、小額貸款貼息基金、壯大產業發展擔保基金。“多套餐”指精準扶貧多套餐。旨在著力解決幫扶誰、誰來幫、怎麼幫等問題。

  但到底“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如何才能更好地實現精準脫貧?

  帶著問題,日前,筆者跟著其他兄弟單位深入烏蒙山連片特困地區的腹地貴州省畢節市,走進七星關區,體驗“一市五金多套餐”問需式扶貧法寶秘訣,感受給老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

  秘訣一:“比窮”方式辨真貧

  圖為畢節市政協黨組書記、七星關區委書記宮曉農接收媒體採訪。南方網 王瑭琳 攝

  為了確保真貧的精準度,七星關區在精準扶貧“四看法”基礎上,探索了“四看三公開,兩議一公告”精準識別法。

  據畢節市政協黨組書記、七星關區委書記宮曉農介紹,“四看法”和“比差法”兩種方式的結合,既有優越性,也有民主性,是讓群眾自己通過“比窮”方式確定貧困戶,對真正的貧困戶給予政策扶持,群眾心服口服,社會認可度高,解決了政策支持對象精準透明的問題。

  秘訣二:問需式扶貧模式

  七星關區根據貧困農戶的情況、致富意願、致富能力等個體差異,按照缺什麼補什麼的“問需式”原則,讓貧困戶自選扶貧項目、因戶施策。

[責任編輯:王怡然]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