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中國臺灣網  >   新聞中心  >   反“獨”促統

貧困戶張永常: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2016年01月15日 14:59: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畢節市七星關區長春堡鎮埡關村的村民張永常在養牛基地。新華網記者 雷東瑞 攝

  新華網畢節1月13日電(記者雷東瑞)1月是貴州畢節最冷的時候,53 歲的村民張永常卻激情似火,在村里的養牛基地,高興地忙里忙外。

  張永常是畢節市七星關區長春堡鎮埡關村的貧困戶。去年 7 月,當地政府推出了“一市五金多套餐”問需式精準扶貧政策後,讓張永常感到一家人的生活充滿了希望。

  “以前地里種玉米,不值錢,孩子又多,剛剛夠吃飽肚子。”說起過去的貧困日子,張永常滿臉無奈,眼里泛著淚花。

  據村主任張義介紹說,埡關村共有267戶人家,其中貧困戶 34 家。他們都像張永常一樣,靠黨的扶貧政策,奔走在擺脫貧窮的道路上。

  去年,政府推出新的扶貧政策時,張永常考慮到村里荒地、荒坡較多的特點,決定選擇“一市五金多套餐”的“養牛套餐”。為此,他申請了2.4萬元貼息貸款,買了2頭母牛。

  張永常告訴記者他選擇養牛脫貧的想法。兩頭母牛,3 年里,每頭最少可產2頭小牛,這樣就會有 4 小牛。每頭小牛,就算按7000元的最低價賣出,4頭小牛的總收入就有近三萬元。這樣還了貸款,還節余幾千元。

  為了科學規模化的養殖,張永常聯合了 15 戶貧困戶成立了埡關村養牛專業合作社。合作社採取輪班制度,每兩家人看一天牛,這樣大家都有空閒時間,做其它農活。

  謀脫貧,更得謀致富。肯動腦筋的張永常,看上了村里正在建設中的養羊基地。

  “我可以賣羊吃的草。”張永新告訴記者,買一噸草籽 300元左右,一畝地一年可以產草八九噸,“一年下來,收入也有好幾千。”

  靠山吃山,勤勞致富。午後,滿是歡喜的張永常穿著滿是泥濘膠皮鞋,開始忙著放牛。一頭頭健壯的牛,爭先恐後地往山上跑,此起彼伏牛叫聲響徹山谷。

  山路蜿蜒,寒氣逼人,看到張永常的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和追求,記者心里忽然有一種溫暖的感動 。

  畢節市七星關區長春堡鎮埡關村養牛基地中的牛。新華網記者 雷東瑞 攝

[責任編輯:王怡然]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