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反“獨”促統

[網眼看河北記者手記]體驗漁民的辛勤與智慧(下)

2016年01月15日 10:29:00  來源:長城網
字號:    

  按著原定計劃,長城網“網眼看河北——‘記者沉下去、深化走轉改’大型基層紀實採訪活動”報道組在進行完“打葦子”的體驗生活後,下午,如約來到了安新縣大淀頭村老四姑娘家學習如何織漁網。

  一張張漁網透出的智慧與織就的幸福

  素有京南水鄉之稱的白洋淀,捕魚對於當地老百姓來説是必不可少的生活技能之一。常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捕到又大又多的魚,漁民除了要練就一手捕魚的絕技外,更要有上好的捕魚工具——捕魚網。一張小小的捕魚網,是如何製作出來的?它承載了漁民多少智慧與幸福?帶著這些疑問,記者來到了老四姑娘家。

  記者在老四姑娘家體驗織漁網。

  記者在老四姑娘家體驗織漁網。長城網 袁立朋 攝

  一進門,映入眼簾的是熱熱的炕頭上豎著兩根鐵架子,鐵架子中間撐著一大把密密的細如髮絲、潔白如雪的漁網絲,老四姑娘正在飛梭走線地織著漁網,只見她左手抻著線,右手拿著梭,梭子線上和網之間不停“飛舞”,還沒等記者看明白梭子是如何穿梭于網線之間的,她就已經織出了一米多長了,看著老四姑娘嫺熟的動作,輕鬆的表情,記者不禁驚嘆:真是好手藝!

  觀察了一會兒,記者已經按捺不住想要躍躍欲試了,在老四姑娘的指導下,憑著剛才的記憶,記者開始數網眼、穿梭子、拴墜子、拽網線……此前老四姑娘那一套嫺熟的動作,已經讓記者手忙腳亂起來,雙手左鉤右抻,一通忙活,雖然是坐在炕頭上織網,但不一會兒已腰痛手酸,汗流浹背。“慢慢來,別著急,這是個熟練活。先理清順序,再一步一步操作……”在老四姑娘耐心的指點下,記者的雙手才漸漸使上了勁,梭子也在手中慢慢“遊走”起來,一張看似小小的漁網,經過了記者和老四姑娘兩個多小時的努力才織好。記者看著自己的勞動成果,身體上的酸楚瞬間化作了滿足。老四姑娘告訴記者,這種漁網不能機器加工,只能靠人工編織,可以説,每一張漁網都落滿了巧手姑娘們辛勤的汗水。通過親身體會,記者深深感受到了傳統工藝的魅力。

  老四姑娘告訴記者,今天織的這種網叫做“捕魚三層網”,是因為這種漁網一共分三層,中間一層網是小孔網,是兜魚用的,上、下兩層網是大孔網,專門為攔住捕到的魚設計的。這樣的漁網,不但能捕到十多斤的大魚,甚至能捕到大海裏的對蝦,據説這裡是“捕魚三層網”主要産地之一。不捕魚的時候,婦女們就會在家織漁網,不僅能提供給自家使用,還能外銷增加一筆收入,僅此一項,每人平均年收入就可達到2—3萬元。可以説,織漁網工藝,不僅成為了當地的主流手工産業,還對傳統工藝進行了傳承,在此之上,當地百姓還勇於創新,不斷對織網工藝進行完善與改造。比如:祖輩漁網都是用蠶絲做的,不僅製作成本高,而且製作工序繁瑣,要經過“曬”、“洗”、“油”、“熬”等多道程式才能製作完成。而且蠶絲網捕魚後還要及時晾曬,所謂“三天打漁,兩天曬網”就是源自於此。如今的網線都改進為膠絲,既省去了舊工藝那些繁瑣的製作和保養工序,還降低了製作成本,而且這種膠絲網更耐泡、耐撕扯,使用更方便,製作更簡單。

  如今的大淀頭村,環境優美,設施完善,老百姓的幸福指數不斷攀升,老四姑娘告訴記者:“現在我們村越來越好,每天看著乾淨的街道,漂亮的環境,心裏都是敞亮的。環境好了,來我們村參觀遊玩的人們也越來越多了,我打算明年再開個農家樂,做點小買賣,小日子越過越美了……住在這,心裏都是美的,我現在覺得可幸福了!”

  不知不覺已近黃昏,記者今天的體驗生活也在和老四姑娘的依依惜別中結束了,伴隨著落日余暉,記者踏上了返程之路。然而,村民們幸福的笑容還縈繞在記者的腦海中……(記者 袁立朋 鄧光韜 寧曉雪 陳美冉)

[責任編輯:李學磊]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