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遂川縣于田鎮中洲村的“田秀才”郭利華在田間給鄉親傳授管理種菜技術。據悉,該縣200多名“田秀才”“土專家”,利用農閒時節走村串戶,深入田間地頭,為鄉親進行現場技術指導。通訊員 李建平攝
開欄的話:
2016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也是我省決勝全面小康的開局之年。貫徹省委十三屆十二次全會和全省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全省上下正以解放思想、真抓實幹的新風尚、新作為,奮力邁出“發展升級、小康提速、綠色崛起、實幹興贛”的新步伐。本報今日起開設“記者走贛鄱 記錄2016”欄目,把深化“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與貫徹落實省委的決策部署結合起來,努力反映我省在開局之年改革發展的新探索、新經驗、新成效和新風貌。敬請讀者關注。
1月2日下午,在靖安縣高湖鎮古楠村,剛從農民家裏買了50公斤晚米和10多公斤蔬菜的南昌市民王曉青對記者坦言:“小時候,感覺飯有飯香、菜有菜味,食欲大開,欲罷不能。如今在城裏買到的米、菜‘食之無味’,舌尖再難找回當年的感覺。”
與年逾五旬的王曉青一樣,近年來,每逢節假日,有不少的都市人紛紛驅車到鄉村農民家,購買農民自己種的“土米”“土菜”。人們不禁要問,在全省綠色有機農産品日漸豐富的今天,都市人緣何還要“百里迢迢”下鄉,花高價從農民手中購買“土米”“土菜”呢?
歲末年初,記者在南昌、宜春、上饒、撫州等地的田間地頭,向10多位農民、前來購買“土米”“土菜”的都市人“刨根問底”。
“是耕地生了病哦!”冬陽下,正在農田裏給紅花草施肥的上饒縣董團鄉中巍村農民何宗主一聲嘆息。
“耕地也會生病嗎?”面對記者的詢問,何宗主實話實説:“前些年農家肥用得少,主要靠多施化肥、多打農藥來奪高産。這一來,耕地土壤板結,地力下降。雖説産量上去了,但穀子農藥殘留量超標,當然是飯不香,菜無味。”
“現在人們對農産品品質需求日益提高,我開始琢磨給‘亞健康’的耕地做‘保健’了。”去年底,何宗主在承包的270畝田裏全部種了紅花草。他計劃通過三年恢復種紅花草來改良土壤、培肥農田。他自信地説,三年後,種植的有機稻不但能讓人們在舌尖上找回當年的感覺,而且畝産能過500公斤,畝産純收入過千元十拿九穩。
採訪中,記者欣喜地看到,在加快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實現農業綠色崛起的進程中,為改變過量施用化肥、農藥,造成耕地養分失衡,基礎地力薄弱,生態功能變差、退化的狀況,廣大農民兄弟圍繞保障農業生産、食物安全、人體健康和增收為目標,正在激情書寫實現“土凈食潔居安”為目標的新篇章。
在宜春市袁州區月之南種植專業合作社的有機肥加工區,記者看到,一輛大型拋翻機在肥料堆間來回穿梭,赤褐色的肥料在拋翻機的翻動下,整齊地排成了一行行。合作社理事長楊曉東感嘆:“土壤情況不同,保護措施也要‘對症下藥’。”為提高土壤肥力和凈化功能,去年,該社投入300多萬元,興辦了一家有機肥廠,將從附近養殖場收購來的豬牛糞,經過晾曬拋翻,加上菌種發酵,加工成高品質的有機肥料,維護土壤生態功能、改善土壤環境品質。
隨著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的推進,適度規模經營發展與現代農業同步推進。如何把土地規範有序流轉與發展綠色農業結合起來?元旦剛過,安義縣黃洲鎮金果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黃聲菊就忙著和附近的農民簽訂收購秸稈的合同。她説:“種的田多,農家肥不夠,怎麼辦?今年,我們合作社將引進推廣應用低碳土壤、迴圈土壤、綠色土壤等新技術,將承包的1萬畝農田打造成高産肥沃土壤。”
“養好了地,才能培育優質農産品品牌,增強市場競爭力。”在古楠村農民專業合作社澄清的池塘邊,合作社理事長鐘英華指著在水中戲水的鴨子説。近年來,他們合作社通過實施“稻鴨共棲”工程,鴨子在稻田裏捕食昆蟲,保護了地力,而且水稻在生長過程中不需要打農藥、施化肥。好地種好谷,好谷出好品牌。去年,這家合作社生産的“古楠村”大米通過了國家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證,市場銷售價每公斤達17.6元仍供不應求,畝均純收入達1100元,比種常規稻畝均增收500多元。鐘英華高興地説:今年,他們將在600畝水稻全面實施“稻鴨共棲”工程,為市場提供更多更好的品牌大米,增加農民收入,做到“一節甘蔗兩頭甜”。
“養好了地,加上精心耕作,還愁找不回舌尖上當年的感覺?還愁不增收?”站在加快現代農業建設的新起點,江西農民兄弟正蓄勢待發。
記者手記: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要著力加強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改變單純追求産量的傾向,在確保口糧安全等“量”的基礎上向提高“質”的方向逐步轉變。
農産品安不安全,關鍵看土壤。土壤不健康,我們吃不到安全的食物,喝不到乾淨的水,還如何保證自身的健康?因此,針對我省土壤資源、肥力、生態和環境中的突出問題,以改善土壤品質、保障糧食安全、生態環境安全和人體健康為目標,提出適合我省省情的土壤保護宏觀戰略思想、戰略任務、戰略重點以及戰略實施對策,構建人地和諧、永續利用的江西土壤安全保護體系,是推進江西現代農業建設、在全國率先實現農業綠色崛起的迫切需要。它對持續利用保護土壤資源,改善土壤生態環境品質,保障糧食數量安全、食品品質安全和城鄉人居環境健康,促進我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生態文明,都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用發展新理念建設現代農業強省,關鍵是要確保耕地健康。我們要樹立短板意識,堅持問題導向,按照綠色發展的要求,大力實施耕地品質保護和提升行動,加快建設高標準綠色生態農田,在水、空氣、土壤、人文環境“四不污染”的前提下打造“農業凈地”,讓更多的土地生産出更多的有機農産品,加快農民增收步伐。
江西日報記者 宋海峰(來源:中國江西網-江西手機報)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