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用單車、共用充電寶、共用雨傘……在共用經濟先後“入侵”出行、娛樂等領域後,健身運動也可以“共用”了。
最近,在北京等地出現了供市民自助健身的“共用運動倉”,只要花上幾塊錢,就可以在運動倉裏來一場“説跑就跑的健身”。這種新奇的運動空間一時間頗受關注,也引來不少質疑。“共用運動倉”究竟是創新還是賣概念?“共用+運動”能否成為健身的新選擇?
可以邊看電視邊跑步
在北京市朝陽區某小區內,記者看到了一台共用運動倉。這個名為“覓跑”的運動倉,佔地約5平方米,倉內放有一台跑步機。使用前,用戶需要下載手機應用或使用微信小程式完成註冊、實名認證,並繳納99元押金。隨後,只要掃描門外的二維碼進入,就可以在跑步機上運動。運動倉使用起價1元,每分鐘需支付0.2元。
雖然空間不大,但運動倉內的設置還比較齊全,可以滿足健身的基本需求。除了跑步機外,倉內還有照明設施、空調、新風系統、電視、滅火器、挂衣鉤等。空調溫度、電視節目都能夠自由調整。如果注重隱私,還可以拉上窗簾,給自己創造一個私密的健身空間。此外,倉內還貼有每日衛生記錄表,記錄顯示,每天都有人員對倉內設施進行養護和清潔。
這臺共用運動倉安置在小區的運動場附近,適逢週末,運動健身的居民絡繹不絕,前來運動倉體驗的居民也不少。
26歲的小馬在跑步機上揮汗如雨。她説,自己從網上看到了共用運動倉,覺得很新奇,於是趁週末來嘗嘗鮮。“感覺跟健身房裏差不多,就是空間有點小。”小馬説,“而且屋子裏還有股裝修的味道,如果使用比較頻繁,不知會不會有異味。”
小馬算了一筆賬:每天跑步30分鐘,花費6元,1年下來也要幾千元。雖然比去健身房便宜,但是畢竟運動倉裏只有跑步機,沒有其他健身器械。她覺得,如果只是把運動倉作為健身的“補充”,還是可以接受的。
優勢和短板都很明顯
乘著“共用”的翅膀,共用運動倉似乎站上了資本的風口。據報道,有的項目已獲得百萬級乃至千萬級的投資,估值甚至過億。由於運動倉投資的門檻不高,可複製性強,很多後來者也在紛紛涌入。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