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丟件多、索賠屢被“踢皮球” 快遞業“頑疾”何解?

2017年03月21日 09:38:10  來源:工人日報
字號:    

  “1萬多元的報銷票據被快遞公司寄丟,單位無法給我報銷不説,在我多方投訴、溝通的過程中,還生了一肚子氣……”日前,在向《工人日報》記者提起此事時,長春市民張女士挺鬧心。

  今年315前後,關於快遞丟失的諸多投訴,引起人們廣泛關注。隨著快遞業規模激增,此類事件近年來不斷攀升,既讓當事消費者頗為煩惱,也困擾著行業的發展。

  寄件遭遇“丟失門”,索賠屢被“踢皮球”

  張女士所在單位總部位於深圳,去年底,她郵寄了近1.5萬元報銷票據,但單位始終未收到。

  “我查詢發現,快件已到快遞公司深圳轉運中心,可對方一聽我是寄件人,就挂斷了電話。我投訴到當地工商局後,過了幾天,深圳轉運中心回復,稱快件是長春攬件時丟失。然而,長春客服卻予以否認。事情拖了1個多月無果,我只好又投訴到快遞公司仲裁中心,但對方表示,因我未保價,只能賠100元,鋻於報銷單非常重要,可考慮多賠我幾百元。”張女士鬱悶地説。

  在該公司快遞單上的服務協議中,記者看到如下字樣:未保價的快件,丟失、損毀、短少……文件賠償最高不超過100元/票,另有約定的按約定辦理。

  “郵寄時,我説過裏面是重要票據,但收件員並沒提醒我保價。”張女士介紹,為減少損失,她要求快遞公司仲裁中心出具一個文件丟失證明,其單位見此證明可能也會給她報銷,然而對方一度拒絕提供,還表示她若不接受協商的賠償數額,可走法律途徑。

  張女士的遭遇並非個例。有關統計顯示,僅2014年8月~2015年8月這一年間,我國快遞丟失量就高達4萬餘件。而今年315前夕,全國郵政業消費者申訴中心披露,2016年該中心共受理申訴130.7萬件,同比增長32.9%,其中“快件丟失短少”仍是被投訴重點,佔20.1%。

  快遞公司設定賠償限額屬“霸王條款”

  快遞丟失,快遞公司到底該如何賠償,是個讓很多消費者頭疼的問題。

  “寄件人只要填寫了快遞單,就相當於認可了背面的合同條款。”某快遞公司客服明確告知記者,“如果沒有保價,就無法按原價賠償。”

  對比多家快遞公司印在快遞單背後的服務合同條款,記者發現,各家的規定不盡相同,對於未保價的快件丟失,有的規定“賠償最高不超過寄件人所付資費的3倍”;有的規定“不超過運費的9倍”; 還有的規定“最高賠償不超過300元/票”。

  不過,長春市消協秘書長鐘萍表示,在快遞單的合同條款內設定賠償限額,限制消費者的權利,降低自己的義務,這種對消費者不公平的格式合同條款,是無效的“霸王條款”,快遞公司應當按照《合同法》的有關規定進行賠償。

  據了解,過去,快遞公司對丟失快件的賠償,主要是依據《郵政法》,一般賠償消費者資費的3~5倍,但2013年3月1日起施行的新版《快遞市場管理辦法》規定,對於未購買保價的快件,按照《郵政法》《合同法》等相關法律法規賠償。依據《合同法》,如運輸過程中貨物有損毀,快遞公司要與消費者按照約定給予賠償,如無約定,要給予市價賠償,即按照交付或應當交付時貨物到達地的市場價格計算。至於快遞丟失物品的價值是多少,由消費者舉證證明。

  治亂還需從根上找癥結

  雖然新版《快遞市場管理辦法》重新明確了賠償適用法律,但從各家公司快遞單背後的服務條款可以看出,肯主動依照《合同法》承擔賠償責任的寥寥無幾。快遞企業通常都是“遇事協商”,儘量壓低賠償數額,消費者如不認可,就只能耗神費力地去法院打官司。

  快遞企業有令不行,極力推卸賠償責任,原因之一在於,因市場競爭激烈,企業大打價格戰,行業盈利空間急劇下降。據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今年發佈的有關數據,快遞業的毛利潤已從2007的約30%下降到5%~10%。

  “有的快遞公司為了搶市場,零利潤甚至是虧損也要做。為壓低成本,很多快遞企業與快遞員不簽勞動合同,快遞員沒有固定工資和其他福利,甚至無需嚴格培訓即可上崗。從業門檻低、企業管理鬆散、缺乏勞動保障,導致員工流動率居高不下,而這又嚴重影響服務品質,使快遞丟失損毀問題日益突出。”一位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要改變快遞業“丟件多、索賠難”的現狀,還需從根上尋癥結、治亂象。

  事實上,違法違規成本低,也是快遞企業敢於對有關法規置若罔聞,在承擔賠償責任時大打折扣的重要原因。即便消費者被“屢踢皮球”後,不得不找消協求助,甚至被迫走法律途徑解決,涉事快遞公司也頂多是“照價賠償”罷了,鮮見受到其他處罰。

  來自郵政部門的統計顯示,我國快遞業連續5年增速超過50%,到2016年快遞量已增長到310多億件。“隨著業務量爆髮式增長,快遞業必須儘快擺脫粗放式發展模式,加快轉型升級,提升用戶體驗,這既需加強行業自律、也需強化政府監管。”吉林大學管理學院教授李北偉表示,當前,消費者也應提高風險意識,郵寄貴重物品最好辦保價手續,而當遇到快遞物品損毀丟失時,要敢於堅決維權,而不是自認倒楣、忍氣吞聲,助長快遞亂象。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