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83歲國標舞老師自己設計感應燈 13年間6入藏區

2017年03月02日 06:48:46  來源:大洋網-廣州日報
字號:    

  原標題:這個大爺很文藝

教學中的張聿修

  教學中的張聿修

張聿修70歲才開始自由行,他家中有中國地圖和世界地圖,地圖上每個發光的小燈泡都代表他旅行的足跡。

  張聿修70歲才開始自由行,他家中有中國地圖和世界地圖,地圖上每個發光的小燈泡都代表他旅行的足跡。

  他是一名小學自然科學課老師,家裏的洗手間感應燈自己設計;他是32年前的第一批國標舞者,51歲學舞,55歲開始教學,至今已有28年;他還是一位個性驢友:70歲時出門旅遊,並用綵燈編制了自己的旅行地圖。13年間,他遊歷了12國,並週游國內,獨自一人六入藏區,最長行程60多天。他就是荔灣區83歲老人張聿修。如今,他仍然活躍在國標舞舞臺,自編教材、親自演示、免費教學,在學學生多達30多人。

  舞者:83歲的國標舞老師

  “有多低沉就多低沉,不怕低,就怕沉不夠!”2月28日上午,一場例牌國標舞教學正在荔灣區退休人員活動中心開展,83歲高齡的張聿修穿著拉丁舞褲,眼神銳利,不時給學員們糾正動作,他説話聲如洪鐘,一邊糾正還一邊親身示範,雖已高齡,但動作依然利索,他嘴裏不時説著指令:“骻位、頂起、移動……”

  32年前,國標舞剛剛傳入我國內地,彼時51歲的張聿修已近退休年齡。“我是個工作狂,可是就要退休了,不知道怎樣發揮自己的餘熱。當時國標舞剛好傳入廣州,我想要不就飲‘頭啖湯’吧!”就這樣,張聿修利用業餘時間開始學習國標舞。

  那時國標舞剛剛傳入,會國標舞的老師並不多,要學習自然也非常困難。“那時候要麼是外國人教,要麼是香港人教,一堂課要50多元,當時我一個月的工資也就100多元。”雖然價格昂貴,但張聿修還是堅持了下來,這也讓他很珍惜每一次教學機會,所以基本功學得非常紮實。

  學習國標舞4年後,張聿修開始舞蹈教學,至今為止上過他舞蹈課的學生已多達上千人。最多時,他每天要上兩堂課。同時,他也開始不斷參加比賽,家裏擺了20多個獎盃和30多張獎狀。如今,他每週仍堅持上兩堂課:每週二、四上午,早上8點45分出門,9點30分開始教學,一直持續到11點。

  驢友:13年一人遊遍中國

  教舞蹈之外,從70歲開始,張聿修開始了一項更為宏大的計劃。13年間,他幾乎週游了全國,且涉足多個國家和地區,包括:懷集、桂北、上川島、黔東南、雲南、九寨溝、張家界、黃山、貴州、臺灣等國內地區;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尼泊爾、印度、埃及、印度尼西亞、斯里蘭卡、菲律賓、肯亞、土耳其、伊朗等12個國家。

  在旅遊完成之後,他還利用電路知識,在一張中國地圖和世界地圖上用綵燈將旅遊所經地點亮,製作了一幅個人旅行示意圖。

  最讓人吃驚的是,在13年裏,他六次一個人去西藏旅遊,且每次均是到達某一地點後一站站打車旅行,且每次進入西藏的線路都不一樣。“每次都要在路上花1~2個月時間。其中也發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最近的一次是去年下半年,82歲高齡的他去了此前從未去過的墨脫縣。

  “最長的一次是第四次進入西藏,先飛到西安,然後從西安坐車進甘肅,沿著河西走廊經敦煌前往遊歷南北疆,再從葉城進入西藏噶爾,抵達拉薩後再從青藏公路返回。”最讓他驕傲的是,從葉城到噶爾這段路。“這是進入西藏的西線,我問了好幾個地方都沒有車去西藏,到了西藏駐葉城的辦事處,也沒有車,最後找了很久才在一家賓館門口偶遇搭上。”這段進藏路走了兩天兩夜。隨後從噶爾到拉薩,他又坐了三天三夜的班車。

  自然科學教師:家中佈置各類科技小驚喜

  事實上,張聿修是一名老師,但並非專職的舞蹈課老師。他退休前在荔灣區某小學教自然科學。退休之後,家裏也成了他擺弄科技的小天地。

  張聿修居住在荔灣區楊巷路附近,廣州日報記者探訪時發現,這個僅一房一廳的小家被他改造成了兩房一廳:單門變成了斜開的兩扇門,兩房之間以櫃子間隔開。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十多年前,他還給自己的衛生間做了智慧設計:推開洗手間並從裏面關門後,頂燈和排風扇會自動打開。“其實是很簡單的一個玩意,現在已經不奇怪了。”張聿修説。

  學生:從公園跟到課堂

  在張聿修身邊,待得最多的是家人和學生,57歲的林先生就是其中之一,為了跟他學藝,他從荔灣湖公園跟到了荔灣區退休人員活動中心。“四年多前就開始跟著張老師學了,那時候他還在公園裏,他教得非常好;後來他到活動中心後,我也跟了過來。”如今,張聿修的學員們還組成了一個群,每週二、四上午的學員們交流學習,成了例牌節目。

  50歲的談女士也是堅定的追隨者。“張老師是我的啟蒙老師,後來我還跟了其他老師學,但張老師這邊我還是會來。”在她看來,張聿修的基本功教得特別紮實,這在其他老師那裏是學不到的。“他非常有激情,也非常樂意將自己的心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大家。”她説。

  家人:他是我們的福氣

  俗話説“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在張聿修的家人看來,確實是這樣。去年下半年妻子去世後,張聿修就是一人獨居,孫子張之也會利用節假日來陪伴爺爺。他説,爺爺在家中留下的不僅是家風,還有精神財富。“我的名字就是我爺爺取的,‘之’代表了曲折的道路,‘也’是文言文結尾的語氣詞,他給我取名為‘張之也’的寓意就是希望我們家的曲折在我們這一輩就結束了。爺爺就是我們一家人的福氣。”

  年紀已經這麼大,還放心讓老人一個人出去旅行嗎?張之也表示,完全放心是不可能的,但家人尊重他老人家的想法。“爺爺年紀大了,他有自己的理想,我們要讓他實現。”在旅遊時,老人的子孫還會給他提供資金支援。

[責任編輯:郭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