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種田也有年終獎? 中國“新農民”演繹土地新故事

2017年01月15日 13:48:32  來源:中新社
字號:    

  1月8日下午,江西南昌市安義縣種糧大戶淩繼河為90余位種糧農民頒發了308萬元現金作為“年終獎”,這已是淩繼河連續6年為農民發“年終獎”。劉佔昆 攝

  中新社南昌1月15日電 題:種田也有年終獎?中國“新農民”演繹土地新故事

  中新社記者 劉佔昆 蘇路程

  連日來,江西種糧大戶淩繼河給農民發放308萬元(人民幣,下同)年終獎一事引起社會關注。這是淩繼河連續第六年為給他管理農田的農民發年終獎。

  農為四民之本,食居八政之先。中國政府三十年前實行的“農村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解決了農民的溫飽問題,三十年後的今天則聚焦農民的成長和培育,強調農民的“新型化”、“職業化”。

  如今,像淩繼河這樣的中國農民形象在重塑,他們不再面朝黃土背朝天、終年勞作不得閒,而是從傳統農業的束縛中解放出來,用新理念、新技術演繹土地新故事。

  2009年,在外經商的淩繼河回到家鄉江西安義縣承包稻田。他用管理工廠的方式管理稻田,將稻田分成數十個分區,採用全機械化作業,每個分區聘請農戶管理。這些種糧能手每月5000元工資,年底根據超額完成的産量領取獎金。

  從最初的56萬元獎金到今年的308萬元,淩繼河六年來發放的年終獎逾千萬。社會輿論戲言:“農民成為一種誘人的職業,想回農村當農民。”

  現年44歲的萬小毛這次領到十多萬元獎金,他告訴中新社記者,19歲開始種田,早前全家人種田一年也賺不到5萬元,“三年前來到這裡後,每年都能領到獎金,以前不敢想種田也有年終獎。”

  淩繼河表示,發年終獎是為提高農民的種田積極性,讓他們對農業、對種田有信心,“我想改變農民苦、累的傳統印象,吸引更多人特別是年輕人參與發展現代化農業,把他們培養成新型職業農民、種糧高手。”

  為讓團隊走得更遠,淩繼河與周邊的種糧大戶簽署託管服務協議,為他們在購買種子、農藥、化肥及機耕、機插、稻穀烘乾等方面提供託管服務。

  生於1990年的李安平是淩繼河種糧高手中為數不多的年輕人。做回農民身份之前,這位未到而立之年的小夥打過工、開過店。2015年,李安平同父母一起給淩繼河管理一千多畝農田。

  和李安平一樣,江西上饒市返鄉務農大學生謝勝波也認為農民生活在發生變化,和傳統農業靠人力不同,現代農業主要採用機器耕作,“管理一千多畝的地比以前種十幾畝還輕鬆,收入不比城市白領差,競爭壓力小。”為提高自身的現代農業知識和專業技能,2014年,謝勝波參與江西省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此後,他相繼購買了大型旋耕機、插秧機、擔架式噴霧機和無人機植保機等,整個農業生産全部實現了機械化。

  2016年,謝勝波引進了紅米、黑米和有機大米等新品種,並借助中國郵政“郵樂購”和微店兩個電商平臺,擴大農産品銷售途徑和客戶源。

  目前,26歲的謝勝波已成為江西省種糧大戶。自稱“新時代農民”的他説:“大學生回鄉做農民很辛苦,要承受輿論、身份轉變、資金不足等各種社會壓力。這條路很難走,但會一直走下去,繼續融入農村電商,擼起袖子探索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式。”

  業內專家認為,新型職業農民雖然佔比不多,但卻是現代農業發展的方向,是解決“誰來種地”“如何種好地”的重要手段,年輕人回鄉做新型農民大有可為。(完)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