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考進大學就厭學 “大一病”瀰漫高校

2016年12月30日 11:22:44  來源:錢江晚報
字號:    

  心理醫生説,從中學的緊張苦讀到大學的自由空間,讓很多人得了病。

  日前,華南師範大學心理學教授劉志雅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厭學情緒在高校中瀰漫。

  同時,國內某高校曾調查發現,超過60%的大學生有不同程度的厭學情緒,其中10%~20%的大學生嚴重厭學,厭學儼然成了高校“流行病”。

  許多家長了解到這個資訊後開始不淡定了,都説大學裏的學習壓力小了怎麼還會厭學呢?這種厭學有得治嗎?

  記者也隨機在杭城某高校內做了個小調查,“大一第一學期將要結束,你感覺怎樣?”

  所幸,得到的答案並沒有國內某高校調查的那麼可怕,只有約20%的同學表示感覺憂慮,他們的擔憂主要是——

  “上課常常聽不進去,要麼玩手機,要麼看小説,玩的時候是高興,但事後回想又會感到後悔,覺得自己這樣是在浪費時間。”

  “平時寧願無所事事也不愛看書。”

  “起初是因為遲到偶爾蹺課,後來看老師也沒發現,到最後是能逃的課都逃了。”

  “各種同學聚餐,好像把爸媽給的生活費大部分都用在了吃上面,現在一個學期快過去了,錢花了不少,人也長胖了許多。”

  記者採訪發現,大學生尤其是大一生中,比較容易有厭學情緒,在國外還專門有“大一胖10磅(9斤多)”的説法。

  而這種現象,記者也在杭州市七醫院精神疾病早期干預門診的王奕權醫生處得到了驗證。

  他最近接診了一位大二的女同學。她披頭散發,不修邊幅,很頹廢,不久前才吞藥自殺未遂過。

  一旁陪診的媽媽心疼地告訴王奕權,曾經的寶貝女兒,活潑、陽光、開朗,學習成績優秀,特別討人喜歡。可進入大學以後,女兒就跟換了個人一般,原先的生活規律全部打亂,晚睡晚起,開始瘋玩,經常折騰到深更半夜,之後還要吃夜宵。

  “在我們的早期干預門診中,因為厭學而來諮詢的大學生,越來越多。歷經十二年的寒窗苦讀,終於進入大學這個傳説中想幹嘛就幹嘛的自由空間,於是,那些平時就自製力較弱的學生一下子迷失了方向。他們主要分兩類,一類是自己主動來的,另一類就是家長陪著來的。”王奕權説。

  一般自己來的學生,他們在中學時的學習成績相對較好,以成績的提升、考上好的大學為目標。可進入大學以後,大人對他們的學習不再提要求,而他們一下子失去了方向,不知該幹點什麼。往往是等讀完大一,大學生活的新鮮勁過去,又看到自己的成績下滑厲害,然後就對自己的狀況感到緊張、擔心。

  至於那些需要家長陪來就診的學生,問題就更加嚴重了,他們上了大學以後,似乎沒有了任何約束,直接將學習拋至九霄雲外,天天就知道玩,成績直線下滑,到了學期結束,幾乎門門都挂紅燈,有的甚至連學校都提出勸退。家長沒有辦法,才求助心理醫生。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這是正常的適應反應,稱之為“大一病”。對於大部分的大學生來説,過了這個新鮮勁之後,會慢慢找到自己的定位。當然,如果他們在這個過程中能得到家人或是前輩的引導,有助於縮短這個適應的過程,早點步入正軌。

  當然,也不能否認,有的大學生的厭學情緒是真的非常嚴重,甚至已經發展至早期精神疾病,對此,家長還是得引起重視,簡單的判斷標準就兩條:一是你孩子的改變,周邊的人能不能忍受?二是你孩子的生活、學習等社會功能,有沒有受到影響?如有懷疑,可以跟專業的心理醫生聊一聊。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