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萬畝稻田疑遭水污染絕收 山東11農戶狀告省政府

2016年12月20日 08:22:46  來源:中青線上
字號:    

  據記者查詢,在我國農田灌溉水質國家標準(GB5084-2005)中,農田灌溉用水水質基本控制項目氯化物的標準值為小于或等於350mg/L,董小榮等人稻田的水質氯化物含量最高超出標準值的十余倍。

  6月15日,農戶們邀請濱州市農業局農學、種子、植保、土肥等相關專業技術人員組成專家組,到現場對水稻異常情況進行調查。這份調查報告顯示,農戶們在5月16日至22日期間,採用水直播方式播種,品種全部為鹽豐47,播種量為每畝12至14公斤,未施基肥,未追肥,未施農藥,灌溉用水來自當地挑河及草橋溝,水稻出苗良好,但稻葉長出水面即變黃枯萎。

  專家組對該稻田做出的結論為:“水稻生長異常原因可初步排除種子、施肥、病蟲害防治、化學除草等栽培管理措施導致水稻生長異常的可能性。建議對水稻灌溉用水水質情況進行進一步檢測鑒定。”

  參與調查的專家組成員、濱州市農業技術推廣站站長王子強向記者證實了上述結論。他回憶,當時農戶們還沒有進行施肥、除草等措施,但稻葉長出水面就變黃枯萎了。得知水質監測結果後,王子強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線上記者:“氯化物一般代表鹽分,含氯化物過高基本就代表了含鹽量過高,從而抑制農作物的生長,最後甚至引起它的死亡。”

  幾天后,農戶們又找到了山東省水環境監測中心濱州分中心,對挑河水進行抽樣檢測。穆志強介紹,當時取樣的地點位於稻田取水口上游約1公里處。該中心6月23日出具的檢測報告顯示,取樣點氯化物的檢測結果為2640 mg/L,比6月7日的檢測結果高出了近1倍。

  看到這樣的結果,農戶們認為,就是挑河水超標的氯化物才導致了水稻的死亡。他們希望政府能找到污染源,從而賠償他們的損失。董小榮介紹,她承包土地,加上買水管、種子、農藥、翻整土地,每畝的成本約850元,僅她家的1450畝地前期投入就達到100多萬元。而穆志強兄弟三人,也已經搭進去了300多萬。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