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徐玉玉案嫌犯:那天打了二三百個電話 就騙到她一個

2016年09月22日 14:25:40  來源:央視網
字號:    

  原標題:獨家調查還原徐玉玉案騙局:駭客出賣考生資訊 騙子按劇本分工作案

  徐玉玉案8名嫌犯歸案 還原騙局細節

  一個詐騙電話騙光了山東臨沂準大學生徐玉玉的全部學費,也騙走了這個18歲女孩的年輕生命。近日,在公安部統一指揮下,涉案的8名犯罪嫌疑人全部歸案。央視記者對行騙疑犯進行了採訪,當騙子把騙局完整還原之後,記者發現徐玉玉的不幸死亡,暴露出的是電信詐騙背後那些仍在張開的缺口與黑洞。

  徐玉玉生前報警電話:喂喂,你好,今天下午有一個人,打電話説是教育局的,讓我給另一個電話號碼打電話,説是國家財政部給撥款,説是助學金,讓聯繫這個人,然後他給了我一個電話號碼,讓我打那個電話號碼,我打了之後……

  2016年8月19下午,打到家裏的一個電話讓徐玉玉欣喜不已。家住山東臨沂的徐玉玉今年考上了南京郵電大學,由於家庭困難,她向教育部門申請了助學金,這個來電通知她馬上就可以領到這筆助學金。

  徐玉玉母親:媽,我得上銀行一趟,我説你上銀行幹嘛?她説給我弄了2600塊錢的助學金,我説哪的,她説是教育局的。

  母女倆怎麼也不會想到,這個自稱教育局工作人員的來電是從江西九江打來的。當天下午,打出這個電話的人叫鄭賢聰。

  犯罪嫌疑人鄭賢聰我就跟她説,我這裡是某某教育局的,有一筆學生助學金。

  “角色”扮演團夥成員進行精準詐騙

  鄭賢聰,26歲,福建省泉州市永春縣人,就讀小學四年級時輟學,電信詐騙團夥一線人員,他在這個騙局中的角色是冒充教育局工作人員。

  犯罪嫌疑人鄭賢聰:我就跟她説有助學金,你有一筆2680的學生助學金。如果要領取的話,今天是最後一天,你要跟某某財政局工作人員聯繫。

  當徐玉玉按照對方提供的財政局號碼打過去時,接聽電話的是這個詐騙團夥的二線人員,同樣是在江西九江一間出租屋裏,冒充財政局工作人員的陳文輝開始與徐玉玉對話。

  記者:那天你打了多少個電話?

  犯罪嫌疑人陳文輝:那天應該是打了一兩百個,兩三百個吧。

  記者:那天被你成功騙到錢的有幾個人?

  犯罪嫌疑人陳文輝:就只有這一個。

  記者:只有徐玉玉這一個。

  犯罪嫌疑人陳文輝:對。

  陳文輝,22歲,福建省福州市安溪縣人,初中一年級時退學,詐騙團夥的主要組織者,作為二線人員,他的角色是假冒財政局工作人員,這也是整個騙術最關鍵的一環,誘騙對方匯款。

  犯罪嫌疑人陳文輝:就是叫她去銀行查一下,看這個補貼款到了沒有,然後就順便查一下她卡上面有多少錢。

  在那個下著大雨的下午,徐玉玉冒雨來到了附近的銀行,在電話的另一邊,陳文輝開始實施整個騙術最重要的一步,以激活賬號為名,誘騙徐玉玉匯款。

  犯罪嫌疑人陳文輝:我跟她説,那張卡需要激活一下,需要通過這個存款機給她激活一下。

  陳文輝要求徐玉玉把存有學費的銀行卡全額提現,然後把這些現金存入到他指定的助學金賬號進行激活。自動提款機前的監控探頭留下了徐玉玉的最後影像。當天下午17點30分左右, 徐玉玉取出了9900元學費,隨後全部存入了騙子發來的銀行賬號。

  記者:你們怎麼樣給她打這個電話,她就會相信?

  犯罪嫌疑人陳文輝:鄭賢聰打電話時有跟她説叫什麼名字,然後在哪個學校讀書,然後父母叫什麼名字。

  電話通知同夥已得手派專人取款

  徐玉玉深信不疑,直到離開這個世界,這個18歲的女孩也沒能知道自己的個人資訊已經被人竊取並倒賣。就在她在雨中焦急等待助學匯款的時候,在福建泉州的一個自動取款機前,已經有人把她的9900元學費全部取出,陳文輝電話通知了泉州的同夥鄭金峰,鄭金峰安排專門負責取款的熊超取錢並分贓。

  犯罪嫌疑人熊超:鄭金峰他説,有個編號,628,農行一萬,差不多就這個意思。

  記者:這句話什麼意思呢?

  犯罪嫌疑人熊超:就是編號628里面,農業銀行進賬一萬,叫我去取。

  遲遲沒有等到回信兒,徐玉玉回撥了對方的電話,結果卻發現對方已經關機,這時徐玉玉才意識到自己可能遇到了騙子,匯出的這9900元學費是父母前一天才剛剛給她湊齊的。

  徐玉玉母親:説爸爸,咱報案吧,他爸説不報案,報什麼案,不就一萬塊錢。玉玉説俺怪疼得慌,爸爸咱報案吧,還哭著不吃飯。

  徐玉玉父親:她平時有點錢也不捨得花,在學校吃飯兩個星期100塊錢她有時候還花不了,多給她點,她也不想要,家裏掙錢也不容易。

  在徐玉玉的堅持下,父親連夜陪她去派出所報了警。

  徐玉玉父親:派出所出來走了沒有三分鐘的路,她就倒了。120趕到一看,説時間太長了,到了醫院一檢查就是心臟驟停。

  當晚9點,這個18歲女孩沒能走進憧憬中的大學,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案發後,公安部組織山東、福建、廣東、四川等地警方聯合偵查追捕,先後抓獲了犯罪嫌疑人陳福地、鄭金峰、黃進春、熊超,犯罪嫌疑人陳文輝、鄭賢聰在公安部發佈A級通緝令後,主動投案自首。

  一個月內累計詐騙3萬多元

  警方初步查實,六名犯罪嫌疑人中有五人是福建泉州人,陳文輝、黃進春和鄭賢聰在江西九江假冒教育局和財政局工作人員撥打詐騙電話,鄭金峰在福建泉州組織陳福地和熊超取款分贓。從2016年8月開始,在一個月時間內,六人以助學金騙術累計詐騙3萬多元,最大的一筆就是徐玉玉案中的9900元。

  網上找詐騙劇本購買虛擬號段

  詐騙團夥主要組織者陳文輝,15歲時退學,此後離開老家安溪外出務工。今年年初,陳文輝在網上找到了以助學金為名對學生進行詐騙的劇本,想要實施電信詐騙。還有兩樣作案工具必不可少,一個是電話卡,另一個是銀行卡,而且這兩樣卡都不能實名辦理。對於電話卡,陳文輝選擇了171開頭的虛擬號段。

  記者:買171和170的電話卡需要你出示身份證嗎?

  犯罪嫌疑人陳文輝:不需要。

  記者:只要匯錢就可以買到嗎?

  犯罪嫌疑人陳文輝:對。

  記者:這個電話卡,你買了幾張?

  犯罪嫌疑人陳文輝:十幾張吧,聯通的買了十幾張,然後171的好像也是買七八張,六七張這樣子。

  記者:你知道賣給你電話卡的那個人是誰嗎?

  犯罪嫌疑人陳文輝:不知道。

  QQ群裏購買非實名銀行卡

  非實名電話卡掩藏了騙子的真實身份,而一旦詐騙得手,就需要用非實名的銀行卡提現。陳文輝説非實名的銀行卡和電話卡一樣,在網上也可以買到。

  記者:在哪兒賣?

  犯罪嫌疑人陳文輝:是在群裏面。

  記者:什麼群?

  犯罪嫌疑人陳文輝:QQ群裏面,

  警方對犯罪嫌疑人提取徐玉玉9900元學費的銀行卡進行了追查,結果發現,這張卡的開戶人是安徽人,直到被警方找到,他才知道自己的身份已經被別人冒用並開卡。

  臨沂市公安局羅莊分局刑警大隊大隊長王舉:開戶人講述兩年以前在廣東打工的時候身份證丟失,銀行卡是在他身份證丟失之後開的。

  非實名銀行卡專供洗錢和詐騙

  根據近年來破獲的案件,警方發現使用他人身份證倒賣銀行卡已經成為了一條黑色産業鏈,這些非實名的銀行卡大都是專供洗錢和詐騙犯罪。買到了非實名的電話卡與銀行卡,這只是進行詐騙的基本條件,騙術得逞還需要最為關鍵的一環,那就是騙對象的個人資訊。

  精準詐騙,這是各類電信詐騙能夠得手的關鍵招,要想精準詐騙就必須掌握精確的個人資訊。徐玉玉正是因為對方能準確説出自己的姓名、住址和學校,才相信了對方的身份。犯罪嫌疑人交代,徐玉玉的個人資訊也是從網上買到的。

  犯罪嫌疑人鄭金峰:通過QQ買到的。

  記者:上面都有賣什麼樣的資訊呢?

  犯罪嫌疑人鄭金峰:我知道的有賣學生資訊的,也有賣車主、購房資訊的。

  記者:價格方面?

  犯罪嫌疑人鄭金峰:學生個人資訊比較便宜,幾毛錢。

  學生資訊最便宜網上購買無難度

  警方初步查實,犯罪嫌疑人陳文輝從今年6月開始,先後在網際網路上非法購買了數萬條山東籍高考考生的個人資訊,以山東臨沂籍考生為主。資訊內容包括學生姓名、學校、家庭住址和聯繫電話。主犯陳文輝説,選擇以學生為目標,是因為學生的資訊最便宜,成本最低,而且在網上購買個人資訊幾乎沒有難度。

  記者:你説的這個群是用的什麼社交軟體?

  犯罪嫌疑人鄭金峰:QQ。

  記者:你怎麼知道在QQ裏面能找到這些呢?

  犯罪嫌疑人鄭金峰:我當時也是隨便點著玩,我老家安溪那邊不是很多這種詐騙嘛,還有就是我想著試一下。

  從“盲騙”到“精準騙” 誰在竊資訊

  犯罪嫌疑人多次提到的QQ群裏是否真的隱藏著販賣個人資訊的“黑市”呢?記者在QQ群搜索欄裏輸入了“數據買賣”和“一手數據”進行搜索,結果出現了數百個QQ群。這些群的備註裏大都標注著“數據買賣、數據購買”、“洗料、攔截料、數據交易”。記者申請加入了幾個群, 很快就獲准通過。在這些QQ群裏公民的個人資訊被稱為“數據”和“料”,各種私密的資訊,公然在群內發佈,明碼標價,叫買叫賣。

  網名“大寶健”的人發佈資訊稱,銀行、信用卡、老年保健、網購、電購數據應有盡有,另出售2015-2016年打包數據。

  一個網名叫七友的人發佈資訊稱,銀行數據,個人數據,100塊打包一萬條。

  “資訊黑市” 個人全套資訊售賣三元

  一個叫“誠信數據”的人主動向記者兜售車主資訊,豪車車主標價400元一萬條資訊,普通車車主300元一萬條。“誠信數據”為了證明自己的“誠信”,主動給記者發過來多條車主資訊驗貨,包括車主的姓名、車牌號、手機號、車架號、發動機號。撥打這些車主的手機後,記者發現這些資訊全部是真實的。此人聲稱自己還出售個人全套資訊,從身份證複印件、家庭成員、戶口本複印件、到網路賬戶名都在其中,全套資訊的價格是每套3元。

  瀏覽這些QQ群可以發現,公民個人的金融資訊是資訊販子的熱賣品。一個網名叫“風馳”的人,直接叫賣銀行儲戶資訊,其中包括公民在銀行的戶名、卡號、身份證、密碼、手機號,還特意註明是今年9月份的最新數據,並且知道賬號裏的餘額。

  北京:六年內個人資訊洩露達1.6億條

  最新調查數據表明,僅北京地區法院確認的2010至2016年公民個人資訊洩露就已經多達1.6億條。

  中國網際網路協會舉報受理中心主任郝志超:個人資訊洩露十分嚴重。我們設計了一套問卷,裏面有這樣一個調查,就是您是否感覺到了個人資訊洩露給您帶來的一些影響?結果顯示有84%的網民切身感受到了個人資訊洩露帶來的影響。

  調查資訊洩露源頭嫌犯身份“特殊”

  個人資訊是怎樣落到了他人手裏?原本私密的個人資訊又是怎樣泄密的呢?警方對徐玉玉個人資訊洩露的源頭展開了調查。相關線索顯示,在QQ群裏向陳文輝出售考生資訊的人在四川,隨後,辦案民警在成都將犯罪嫌疑人杜天禹抓獲,警方發現他們抓到的這個賣資訊的人,在此案中有著一個更為特殊的身份。

  犯罪嫌疑人杜天禹:那天我登上QQ看一下有沒有什麼人給我留言,看到陳文輝連續幾天一直留言,就問我在不在,然後我就説在,他説他想買山東臨沂的考生資訊。

  杜天禹,18歲,四川宜賓人,警方查實,杜天禹通過QQ先後10多次向陳文輝出售山東考生資訊,非法獲利1萬4千多元。

  記者:為什麼選擇用QQ群這種方式來賣這些資訊呢?

  犯罪嫌疑人杜天禹:像這種地下産業鏈條,一般都是在QQ群上面運作,到別的地方應該不太好找吧,找不到市場。一個是它對實名制的要求相對這些購物網站來説沒那麼嚴格,匿名性比較強,交流比較方便。

  網名“法師” 使用駭客技術竊資訊

  18歲的杜天禹,從小學五年級起經常去網吧打遊戲,就讀初中二年級時退學,他在打網路遊戲的過程中,對駭客技術産生了興趣,開始嘗試使用駭客技術在網上獲取他人的數據資訊,杜天禹給自己起了個網名叫“法師”,意思是掌握了魔法。

  記者:徐玉玉這個個人資訊你是怎麼獲得的呢?

  犯罪嫌疑人杜天禹:是一個高考報名系統,網上報名系統,當時就看了一下,然後按照經驗感覺到可能存在問題漏洞,然後就測試了一下,確實存在漏洞,就上傳了一個木馬,獲取到網站的許可權。

  出售60萬條考生資訊獲贓款5萬多元

  今年4月,杜天禹利用安全漏洞侵入了“山東省2016高考網上報名資訊系統”網站,下載了60多萬條山東省高考考生資訊,高考結束後開始在網上非法出售,總計獲取贓款5萬多元,徐玉玉的個人資訊就是這樣從駭客手中流入了騙子手裏。

  駭客入侵數據庫,只是資訊洩露的途徑之一。掌握大量公民個人資訊的公司和機構的個別員工,主動倒賣客戶資訊,造成的是客戶私密資訊的批量洩露。順豐快遞公司江蘇分部的王某,從事快遞工作已有5年多時間。從今年5月開始,他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從公司內部系統大量複製客戶個人資訊進行售賣,這些個人資訊涉及到客戶的姓名、電話以及家庭或單位的詳細地址。今年5月,王某被山東菏澤警方抓獲。

  銀行“內鬼”售賣客戶徵信資訊

  犯罪嫌疑人王某:中間商通過微信添加我為好友,他知道我是在順豐快遞上班,問我用手機號能不能查到地址,就是快遞地址,我説寄過快遞的是可以查的,然後他給我手機號給他查。一條是30塊錢,他用微信紅包發給我。

  記者:那你最多能查多少條?

  王某:最多一天1000多塊錢吧,少的查過兩、 三條也有。

  銀行員工售賣客戶徵信資訊

  河南中國平安銀行的員工甄某,同樣是在利益的驅使下,利用職務便利,從銀行內部複製了大量的客戶徵信資訊進行售賣,涉及到的客戶個人資訊包括:姓名、工作記錄、保險記錄以及信用貸款等詳細資訊。

  記者:一條多少錢?

  犯罪嫌疑人甄某:20到30、40左右吧。

  張某,上海電信號碼百事通的工作人員,他利用職務之便將專業定位軟體非法出售給了資訊販子,而這個定位軟體直接連通著電信大數據庫,通過這個定位軟體,資訊販子可以獲得全國範圍內任何一個電信手機用戶的實時位置,張某現已被山東警方抓獲。

  為什麼騷擾電話能直呼我們的名字?為什麼詐騙電話能説出我們的身份證號?因為我們的個人資訊已經成為了買賣品,成為了買賣的個人資訊已經不屬於我們個人。

  公民個資訊洩露,已成為電信詐騙犯罪高發的助燃劑,自今年4月公安部部署開展打擊整治網路侵犯公民個人資訊犯罪專項行動以來,截至9月21日,共查破刑事案件1200多起,抓獲犯罪嫌疑人3300多人,其中銀行、教育、電信、快遞、證券、電商網站等行業的內部人員270多人,網路駭客90多人,繳獲資訊290多億條。

  公安部網路安全保衛局副局長張宏業:公安機關將繼續加大對侵害公民個人資訊犯罪活動的打擊力度,重點打擊販賣、竊取、非法利用環節,同時將督促容易造成公民個人資訊洩露的各個環節,加大自查自糾的力度,特別是電商平臺,網路支付平臺,還有社交網路平臺都要加大自我檢查的力度,防止公民個人資訊洩露。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