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個禮拜小鳥飛走以後,鳥巢再也沒有鳥飛進來過了。”
昨天,董女士告訴錢江晚報記者時,還帶著一點遺憾。
最近一個半月的時間,她微信朋友圈的主題,都是自家墻外的那個鳥巢——從發現鳥巢和巢裏的鳥蛋,到親眼見證小鳥孵化,一直到6月23日,最後一隻小鳥飛走,她都用照片和文字記錄了下來。
這些照片,她將做成影集相冊,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分享。
臥室空調外機旁多了個鳥巢
她開始用鏡頭記錄小鳥的成長
董女士一家住在新昌縣南明街道一幢居民樓的頂層,五樓。
5月中旬,在主臥空調外挂機底部靠墻的地方,董女士發現了一個鳥巢,6寸蛋糕大小,蠻結實。
一開始,他們偶爾能聽見鳥叫。5月24日,鳥叫聲大起來,董女士打開窗戶查看,發現鳥巢裏有4顆鳥蛋。
“鳥巢內有一隻全身黑色的大鳥,對人很警覺,一有動靜就飛出鳥巢,在不遠處觀望。”
“不敢多看,怕它們移窩。”當天晚上,董女士在朋友圈發出第一條有關小鳥的狀態。
此後,董女士開始用鏡頭和文字,在朋友圈記錄小鳥的成長——
5月24日:鳥巢內已有5顆鳥蛋,不敢多看,怕驚擾它們……
5月25日:鳥蛋又增加了一顆,真擔心鳥窩不夠大。
5月26日:鳥蛋變7顆了。
6月7日:哇,小鳥孵出來啦……
6月10日:哇哇哇……全部變小鳥咯
6月17日:小鳥要飛了……
氣溫逐漸升高,但董女士一家做了個決定,只要小鳥沒有飛離鳥巢,就不開主臥的空調:“鳥巢就在空調出風口旁邊,我們擔心打擾小鳥的孵化。”
太熱的時候,他們就開客廳的立式空調,將冷氣送到臥室。
6月7日上午8點,第一隻小鳥孵化出來了。
不到一週時間,鳥巢內孵化出6隻小鳥,每天都張著嘴巴嗷嗷待哺,大鳥則忙著一趟趟來回覓食喂食。
這一切,董女土都偷偷用鏡頭記錄下來了。
早晚看小鳥,一起查資料
3歲的兒子也成了小鳥的粉絲
小鳥孵化了,最開心的是董女士3歲的兒子叮叮——董女士幾乎每天都會帶著他觀察鳥巢。
“以前早上兒子會賴床,現在一聽説是去看外面的小鳥,馬上就爬起來了。”
為了不打擾小鳥的成長,他們都是躡手躡腳在窗戶邊偷偷看幾分鐘就撤。
就這樣,叮叮已經很滿足。到了晚上,他也要看過小鳥之後,才安心上床睡覺。
剛開始的時候,他們都不知道這是什麼鳥,於是拍照找朋友諮詢,自己也上網查詢。
“我們看大鳥羽毛的顏色,觀察鳥蛋的形狀,對比孵化時間,最後,確定它們是烏鶇。”
她要將照片製成影集
留住和小鳥的這段回憶
小鳥慢慢長大,一家人有欣慰也有苦惱。
“小鳥長大後‘啾啾啾’叫個不停;晚上還‘撲通撲通’撲扇翅膀,吵得人睡不好覺。”
即使在這樣,全家人也沒一句怨言。
終於到了6月中旬,小鳥一隻只飛走了。
“6月23號左右,所有的小鳥都飛走了,大鳥們也沒有再回來過。”董女士告訴記者,沒了嘰嘰喳喳的聲音,她心裏反倒空蕩蕩的。
讓她開心的,3歲的兒子在這一個月裏變成了小鳥的粉絲,還會講小鳥的故事:“小鳥最早是一顆蛋,鳥媽媽孵化之後變成小鳥,然後羽毛越來越豐滿,就變成了大鳥飛到天上去啦。”
董女士説,她和老公準備將之前拍攝的鳥窩、鳥蛋、雛鳥以及大鳥的照片,製成影集,既是留念,也是給孩子的教育“課本”,關於包容、分享和愛。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