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調查:媽媽最愛念叨“多吃點飯”;回鍋肉、粉蒸肉最能代表“媽媽的味道”
剛剛過去的母親節,你是怎麼為媽媽慶祝的呢?一束鮮花,一聲問候還是陪她吃一頓飯?每一個媽媽,有著不同的職業、身份,但她們對孩子的愛都是一樣——怕孩子餓著、凍著,希望把最好的都給孩子。
在媽媽們眼中,孩子們似乎總沒有吃飽。根據今日頭條實驗室、新浪微博等關於母親節的大數據統計,媽媽們最愛念叨的一句話是“多吃點飯”。而對於四川“吃貨”來説,回鍋肉、粉蒸肉最能代表“媽媽的味道”。
媽媽的口頭禪:多吃點飯
電話裏,不厭其煩地叫你“多吃點”;總覺得你瘦了,提前準備一大桌子飯菜等你回家。這個人,就是媽媽。
有一種餓,叫“媽媽覺得你餓”。今日頭條實驗室對2015年5月1日到2016年4月30日與母親節相關的文章閱讀數進行統計。“媽媽”或者“母親”這兩個關鍵詞與“多吃點飯”,同時被閱讀的數量為7941231次,遠高於“還不睡覺”、“什麼時候回來”。
26歲的成都女孩小朱,目前在北京工作,對於“多吃點飯”這句話,她再熟悉不過,“每隔一天我們要通一次電話,每次(媽媽)必問‘吃飯沒有’,挂電話的時候,絕對是説‘記得準時吃飯,多吃點。’”
小朱説,工作三年,自己胖了十斤,“但每次過年回家,我媽總説我怎麼又瘦了。”媽媽的眼睛,似乎有一種神奇的“魔力”,在她們眼中,你永遠是小孩,而且,永遠都不胖,哪怕你已胖得連自己都嫌棄自己。
於是,每次回家,小朱的減肥計劃就要落空。“雖然‘每逢回家胖三斤’讓我很崩潰,但真的覺得自己很幸福。”
媽媽的拿手菜:回鍋肉最有味道
不少人的媽媽,都是全能選手,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吃遍全國各地的大小館子,還是媽媽做的回鍋肉最有味道。”常年出差在外的胡先生説。
新浪微博上,一個關於“記憶中媽媽的味道”的投票,又勾起了令無數網友垂涎三尺的回憶。參與投票的兩百多人中,有31%的人和胡先生一樣,認為記憶中媽媽的味道,是回鍋肉的味道。粉蒸肉、水煮魚、魚香肉絲也是不少媽媽們的拿手好菜。
“小時候天天吃媽媽做的菜,沒覺得特別的,長大後,卻格外懷念那些味道。”在外打拼八年的張女士始終記得,大一寒假回家時,媽媽給她做了想念已久的姜爆鴨。“我第一次當面讚揚了媽媽的手藝,她高興得不得了。”張女士説,從那以後,她決定多為媽媽點讚,“媽媽做的菜,比外面的多了一種調料,那就是愛。”
對媽媽的“虧欠”:回家給媽媽做菜
23歲的小張是山東漢子,現在在成都讀大四。每次放假回家,媽媽都會提前半個月讓他擬定一份功能表,而紅燒肉,就是功能表裏的保留項目。“我媽做紅燒肉是一絕,保證你們吃過了一次還想吃第二次。”他不只一次地向同學炫耀媽媽做的紅燒肉。
除了味道好,媽媽做的紅燒肉還有一份美好的回憶。小張説,高中時,他開始住校,每月只能回一次家,每個不回家的週末,媽媽都會坐一個多小時的公交車來學校,帶來自己親手做的飯菜。“菜都是她一大早現買的,趕著做好了,中午飯點時給我送過來。”
保溫桶裏的飯菜是溫熱的,而小張心裏也是暖暖的。“都是我愛吃的菜,而且一個月不重樣,除了紅燒肉。”小張愛吃紅燒肉,尤其是媽媽做的紅燒肉,“入口即化,我一口氣可以吃四大塊。”吃飯的時候,媽媽會和他拉拉家常,“那是高中生活中最開心的時光。”
如今的小張,也得到了媽媽的真傳,成為了烹飪高手。“也是被逼的。”原來,來到成都後,雖然吃到了不少美食,但小張卻總覺得欠缺一種屬於媽媽的味道,於是,他就趁著放假回家時,向媽媽拜師學藝。“等下次回家,換我做給她吃。”小張説。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