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北京下沉式立交橋成隱匿殺手 1998年就有專家提出

時間:2012-08-07 09:01  來源:中國經濟週刊

  地上,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讓王瑞強感到陌生,“發展得太快了。”相反,盤桓于整個北京城的地下管網讓他倍感親切,“四通八達的網路就是另一個地下世界。排水管最粗的地方,可以開過一輛大卡車,最細的地方可能只有胳膊那麼粗。”加上供水管網、通信電纜、供熱管道、地鐵線路……北京的“地下城”,錯綜複雜的程度難以想像。

  “蓄水式”立交橋

  1998年就有專家提出“下沉路段排水是最大隱患”

  下沉式立交橋變成了隱匿的殺手。

  7月31日,王瑞強和工友們守候在永定門橋下,隨時準備排水抽水。“7月21日那天,司機開車過來,從高處看,這裡與路面平齊,以為只是少量積水,一般人就會猛踩油門,想著一下衝過去,其實這裡蓄水已經有一兩米了,開進來肯定被淹,只能等待援救。”

  北京市水務局公佈的《城市主要積水點分佈》顯示,在“721”特大暴雨災害中,北京市共出現29處主要積水點,其中22處在立交橋。廣渠門橋、蓮花橋、金安橋、雙營橋、五路居橋積水均導致交通中斷,排水時間多在10個小時以上。

  據北京市排水集團公佈的資訊,目前,北京共有78座下沉式立交橋,其中40多座分佈在二、三、四環沿線。五成以上的設計排水能力為1~2年一遇,僅能抵抗35毫米/小時的降雨;一成地區(奧林匹克公園等地)的設計標準為5年一遇,能抵抗60毫米/小時的降雨;有20座設有排水泵站,其設計排水能力為2~3年一遇,能夠抵禦40~45毫米/小時的降雨。

分享到:
編輯:張曉靜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