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擬就建築工程質量、施工人員資質等,制定地方性法規和行政規章
北京擬就建築工程質量、施工人員資質等,制定地方性法規和行政規章,明確建築勞務人員實名管理制度、建立工程質量擔保和保險制度等建築行業制度化舉措。
昨日上午,北京市委常委、北京市副市長陳剛受市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會作《關于“加強建築工程質量監管體係建設”議案辦理暨建築工程質量監管體係建設情況的報告》,通報了上述思路。
建築行業勞動力流動大
今年北京市兩會,85位(次)代表提出關于加強建築工程質量監管體係建設的4件議案,就建築領域法規建設、招投標、質量監管等提出了17條意見和建議。該4件議案合並為一項“加強建築工程質量監管體係建設”議案,交由市政府辦理。
北京正處于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階段,陳剛說,當前,北京建築工程質量管理存在一係列問題,如建築單位“明招暗定、黑白合同”,肢解發包,指定材料設備採購廠商和分包隊伍等。而且,北京尚無一部工程建設管理方面的地方性法規,導致建築單位權力大,義務少。
此外,“北京建築行業一線作業人員的素質堪憂”,陳剛說,技術骨幹力量出現斷層;勞動力流動性大;工人的技術水平很難滿足現代化質量標準要求。
將設行賄企業“黑名單”
對于上述問題,陳剛稱,將推動北京市建築工程質量管理條例地方立法,修訂北京市建設工程監理管理辦法。
法規將針對“明招暗定、黑白合同”、“陰陽合同”、虛假檢測報告等建築行業“潛規則”,開出針對性藥方。如特邀社會監督員駐場監管招投標;建立行賄企業“黑名單”制度,並向社會公開,造成重大質量安全事故的企業和個人,清出北京市建築市場;提供虛假檢測報告的檢測單位一票否決,直接清出市場。
同時還將研究建立建築行業法律法規與刑法相互銜接機制,建築質量如果存在重大安全隱患,並引發了相應後果,建築企業或可被追究刑責。
此外,北京將探索勞動力組織化、產業化管理制度。陳剛表示,將申請專項經費,構建適應新時期建築業特點的作業人員培訓體係,推行持證上崗制度、建築勞務人員實名管理制度,探索解決農民工養老問題,形成相對穩定的建築產業骨幹工人隊伍。記者王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