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網友自發製作北京“洪澇地圖” 40個痛點警示什麼?

時間:2012-07-25 08:42  來源:新華網

  但是無論是民間的積水點分佈圖,還是官方所關注的積水點,仍然有一些地方沒能覆蓋。位於西四環和西五環之間的田村路上,有一處400米的低窪路段上,前後坐落著101鐵路橋和3米高的下沉式京門鐵路橋。北京城建二公司一位搶修人員告訴記者,這一區域成了老大難,從2006年起他便堅守在這裡,每年汛期都會因為積水斷路。

  21日17時左右,上述兩座鐵路橋下的積水已齊腰深,多名搶修隊員冒雨站在井口旁邊,以身體作為警示標識,保證行人和車輛的安全通行,剩下的十幾名工人全部投入到緊張的排水工作中。“這次雨大,堅持了15個小時,才算把水抽乾淨。這裡排水系統不健全,管線屬於雨污合流,直徑僅為1.2米,沒有專門用於收集雨水的管線。”

  “洪澇地圖”並非萬能 治本尚需多管齊下

  儘管北京市防汛辦網站上公佈的積水資訊不是常態化的積水分佈圖,北京市水務局公佈的積水點也不完全,但還是有一定的警示意義。

  網友“滇人翟輝”認為,有了地圖後,再下暴雨時,就應該提前關閉這些積水點。網友“段永華的圍脖”説,關鍵是做可行的預案,及時資訊發佈,同時事故中應派專人警示,事故後及時排澇。

  北京市水務局副局長潘安君説,積水點的形成是動態的,雨什麼時候下到什麼地方、下多大很難提前判斷。比如説,雨下在治理過的地方,雨量也在標準之內,那應該沒問題。但如果治理過的地方只能承受每小時50毫米的雨量,結果今年的雨量達到每小時100毫米,仍有可能會出現積水。

分享到:
編輯:張曉靜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