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獲救者稱“關我屁事”續:未現身救人者追悼會

時間:2012-07-07 13:16  來源:新華網

  鄧錦傑生前照片

  7月3日,婁底市孫水河公園河段,一名27歲的小夥子勇救一家三口卻溺水身亡。吳永華 攝

  事發現場,面對親人的突然離去,死者家屬傷心痛絕。

  上午9時,半山腰上的婁底市殯儀館依然顯得靜謐,富貴廳裏,為鄧錦傑守夜的親屬和朋友開始為追悼會忙活。

  4道白底黑字的橫幅被連夜趕制好,此時一一攤平在地上,然後被張挂在大廳的兩旁,“強烈譴責被救者”的橫幅最後一個被釘牢,顯得格外刺眼。鄧錦傑的叔叔鄧建秋説,“這不是過分的言語,只是表達我們的心情。”對英雄的致敬和對被救者的憤慨成為每位家屬的雙重情緒,自兩天前鄧錦傑救人犧牲後就開始發酵,最終化為網路的焦點,也一度令當地政府倍感“棘手”和“敏感”。

  2012年7月3日下午5時,一家三口在婁底孫水公園孫水河裏游泳溺水,27歲的鄧錦傑等3人聞訊下水救人。一家三口獲救後居然馬上離開了現場,鄧錦傑卻不幸身亡。

  被救者冷漠離開

  當天下午,如果不出意外,鄧錦傑會趕至姐姐鄧秋瓊的家裏吃晚餐,半個月以來,鄧錦傑在駕校學開車,一直在姐姐家吃飯。

  6點多鐘,鄧秋瓊準備了一桌好菜,可遲遲見不到鄧錦傑的身影。鄧秋瓊撥通了弟弟的電話,第一遍無人接聽。第二遍撥過去,手機裏響起了陌生男子的聲音,對方稱是婁星區大科派出所的民警,要家屬立刻來一趟,其他的話並沒有多説。鄧秋瓊覺得詫異,“弟弟是個老實人,怎麼到派出所了?”

  一個多小時後,鄧秋瓊和丈夫曾國民到了派出所,“你弟弟鄧錦傑在河裏救人現在還沒有上來,已經兩個小時了,他救上來的人走了,我們找不到。”鄧秋瓊心裏揪了一下,哭了。

  事發地點是一個渡船碼頭,淺灘有兩三米深,河中心超過5米。摩托車還未停穩,鄧秋瓊就跳下了車,哭喊著衝下斜坡。鄧錦傑的屍體剛被消防隊員打撈上來。

  穿著黑色衣褲,白色襪子,身上纏著幾處水草,“表情看上去和平時一樣,只是嘴唇發紫,心臟似乎有些溫度,手還是軟軟的,摸上去好像涼風吹過。”短短幾個小時,姐弟倆陰陽相隔,鄧秋瓊難以接受現實撕心裂肺地哭喊。

  據了解,事發前鄧錦傑來到孫水河邊遛狗,突然聽到有人在河中心喊救命,鄧錦傑來不及脫去長褲和鞋,就跳入河中。隨後,兩名市民也加入到救人的行列。當一家三口被救起時,人們發現率先下水救人的鄧錦傑卻因體力不支沉入了河裏。

  同鄧錦傑一起救人的蔣成愛稱,在發覺鄧錦傑可能溺水時,他試圖將鄧錦傑救上岸,可是沒成功。此時的蔣成愛也沒體力了,岸邊也沒有救生圈,等岸上的人找到救生圈,發現鄧錦傑已經不見了。

  有目擊者稱,溺水者被救上岸後,母親和孩子一直在擦頭髮擦身體,這一家三口獲救後未對下河救援的好心人表示謝意,甚至對旁人的善意提醒不理不睬,趁著大家全神貫注盯著河面營救時,一聲不吭地消失了。

  目擊者鄧先生告訴《法制週報》記者,被救3人是乘坐一輛轎車離開的,車牌號沒看清楚。被救的男女年齡大概25歲,兩人都比較瘦,女的皮膚較白,男的皮膚黝黑。

  悲傷籠罩著鄧家

  27歲的鄧錦傑係婁星區茶園鎮塘群村麥元組人。7月5日中午,記者來到了鄧錦傑的家。

  一棟裝飾著白色瓷塊的兩層樓民宅。一樓大廳裏,鄧錦傑的家人計劃在此搭建靈堂,按照家鄉的風俗,為鄧錦傑舉行追悼會,做最後的送別。

  二樓的大廳,圍滿了一桌的親戚,大家幾乎沉默不語。房間裏,傳來父親鄧小明淒涼的聲音。一直以來,鄧小明胸肺積水,身體骨瘦如柴。這天中午,他喝了一小杯飲料後又回到房間。這是鄧錦傑的房間,堆滿了衣服、被子,還有其他雜物,鄧小明躺在兒子曾經睡過的床上發呆。

  喪子之痛已令父親鄧小明和母親陳新雯痛不欲生,被救者的逃離更像在傷口撒下了一把鹽。

  鄧秋瓊説,母親一大早就翻出了弟弟的相冊,“然後一個勁地猛哭。”而84歲的奶奶這幾天也看出有點不對勁,見人就問發生什麼事了,老人得到了各種搪塞的答案,直到7月5日早上才了解真相,“天哪,讓我這把老骨頭替我孫子去死!”

  這本是一個幸福的家庭,鄧錦傑身高一米七五,留著一頭長髮,飄逸、浪漫,有時候還用橡皮筋綁起來。雖然初中輟學,不善於讀書,但為人老實,善於結交朋友,心腸好。鄧錦傑和父母的關係一直都很好。

  他和姐姐鄧秋瓊也很少吵架,“弟弟的嘴巴很甜,無論什麼事情,他總能把對方説得心軟,讓你又氣又好笑。”一開始父母不支援養狗,鄧錦傑嬉笑著同母親説:“媽媽,你放心啊,會好的呢,以後我掙錢了,在婁底另買好房子給你們住。”

  2005年的時候,鄧錦傑在路上撿到了一個剛出生不久的嬰兒,他把嬰兒送到福利院,定期去看望,還會帶去大堆的東西。

  鄧家這棟兩層樓的房子,是在2000年鄧錦傑和父親一磚一瓦建成的,那時候陳新雯在廣東打工,電話裏鄧錦傑跟母親説:“媽媽,你快回來,看我長高長黑了。”陳新雯心痛不已,“從那時開始,覺得我兒子長大了。”

  如今,鄧錦傑的離世,讓鄧家陷入絕望中。奶奶、父母的養老,鄧家的後續生活,這些現實的憂慮被裹挾進對被救者的憤慨中,每個人心裏像裝了一塊不被融化的冰,徹底涼了。

  英雄生前愛狗如命

  相冊裏,到處是鄧錦傑養狗的照片,有人説,他愛狗如命。

  鄧錦傑在婁底養狗圈裏聲名遠揚。他在城郊的羅家社區租用了一片200多平方米的民房餵養名貴犬,一養就是10年。 在鄧錦傑的網路空間裏,他寫道“從2002年了解狼犬到2003年接觸犬、2004年繁殖民間狼犬,天復一天、年復一年、有開心、有傷心、有失望,也有希望……”

  事實上,鄧錦傑將養狗視為自己的事業。初中畢業後學了兩年廚師,十七八歲正式確立自己的生活目標。

  出事當天中午,驕陽似火,鄧秋瓊還特別心疼弟弟,想留住弟弟在家裏午睡,但鄧錦傑説放心不下狗狗。“他租的房子就像養豬的地方一樣,只有一層樓,蓋著石棉瓦,天熱了裏面跟蒸籠一樣,下雨了到處漏雨。他和狗狗住在一起,搞衛生,喂食物,從沒有喊過苦。”

  順著興趣生活,當成事業來做,家人認為這是鄧錦傑的個性,只可惜一直都未成功,但鄧錦傑似乎並未失望過,相反,看著還挺開心。

  鄧錦傑很喜歡小動物,他還曾養過黃鸝鳥、養過貓。不過母親陳新雯並不喜歡兒子養寵物,村裏也有人説閒話,“這麼年輕帥氣的小夥怎麼在家裏喂狗?”陳新雯一度很生氣。“後來覺得也挺好,狗狗很會保護主人,我每次出門都感覺很安全。”

  鄧錦傑的創業十分艱辛,為了養好狗,他買了大堆的書本熟悉不同品種的狗的生活習性。經常有人見到他,只要他把手一指,狗狗就會衝進河裏洗澡。買狗也是一件辛苦的事情,從浙江拉來的狗要在路上待幾天,鄧錦傑會沿路呵護,“就像照顧自己的孩子一樣”。

  “不過,養狗狗有十年,一直都是虧本,家裏老為他貼錢。”鄧秋瓊説,“我差不多給他兩萬元,他拿著錢首先想到的是給狗買各種必需品,最後自己又餓肚子。”

  就在出事前一天,家人還勸鄧錦傑轉行,然後找個女朋友,鄧錦傑似乎習慣了家人的勸告,笑瞇瞇地對大家説:“哈哈,我只要有狗喂,沒有女朋友都無所謂。”

  你們欠錦傑一聲“謝謝”

  在7月4日下午,婁星區委、區政府召開了見義勇為會審會議,認定下水救人的鄧錦傑、蔣成愛、彭衛兵的行為屬於見義勇為,要求區綜治辦立即報人民政府予以公示後確認。

  但婁星區一政府官員向記者透露“尷尬”處境,一方是好人好事必須要大力宣揚,一方面是“媒體不買賬”,紛紛報道“被救者冷漠離去”,一度令官方進退兩難。

  有人希望人肉被救者,有人希望等待警方有所交代,鄧錦傑生前所在公司的老闆晏建偉甚至帶頭拿出1萬元懸賞,希望市民能提供有價值的線索幫助尋找被救者。

  人們普遍爭論的焦點主要是,當再次面對同樣的事情時,正在現場的人究竟是否應該去施救而不考慮後果?獲救的一家三口,是否應該向為救他們而犧牲的鄧錦傑表示出最起碼的敬意,而不是面對路人的指責,推開人群就走?

  鄧家希望找到被救者,“我們就想讓他們見見鄧錦傑,到底是什麼人救你們出來的,你們也來看看你們的恩人;然後對鄧錦傑的父母鞠個躬,他們養了這麼好的一個兒子。”

  不過,鄧秋瓊表示:“只要一公佈被救者,他們一家就沒有辦法生活下去了,唾沫也會淹死人。我們希望他們跟我們悄悄見一面,或者打個電話都好。他們小孩這麼小,我們不希望孩子成長受到影響。”

  但是,直到7月6日上午的追悼會,鄧家依然沒有實現這份小小的期待。

  “追悼會上,他們沒有來看我弟弟最後一眼,如果是這樣,以後還有誰敢去救人?”鄧秋瓊無法壓制內心的悲痛。

  “你要盡一點人道,來看一下,不説放個鞭炮,至少來安慰一下鄧錦傑的父母,這是人之常情啦。”鄧錦傑的朋友紛紛對記者表示類似的觀點。

  鄧錦傑的叔叔鄧新光拉著記者的手,強烈抒發內心的不滿:“我這個侄兒是一個普通的農民,他的榮譽就是敢於去救人,然而被救的人不打招呼就走了,他的良心哪去了,難道被狗吃了嗎?”

  顯然,見義勇為的英雄稱號並未緩解鄧家的悲痛情緒,可以安慰他們的是來自被救者的尊重,“否則,評上見義勇為有什麼用呢?我不要這個稱號,我要我兒子!”父親鄧小明説。

  婁星區為鄧錦傑頒“見義勇為”證書號召群眾向他學習

  近千人送別捨己救人英雄

  7月6號上午9點,在婁底殯儀館舉行了見義勇為好青年鄧錦傑追悼會,該市近千人含淚為捨己救人好青年鄧錦傑作最後的送別。

  婁底市區兩級政府稱讚鄧錦傑是婁星人民的好青年,是全區人民的驕傲。婁星區委、區政府為鄧錦傑頒發了“見義勇為”證書,並表示將按照《湖南省見義勇為人員獎勵和保護條例》,給予一定的獎勵。共青團婁星區委發出《向見義勇為好青年鄧錦傑學習的倡議書》,倡議書説,鄧錦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弘揚了新時代青年的高度社會責任感和良好的精神風貌,詮釋了新時代青年捨己救人、見義勇為的高貴品質,展現了婁星青年的良好形象,是廣大群眾學習的榜樣。

  當日,記者趕到追悼會現場,地上撒滿鞭炮紙屑,城區周邊的居民早早來到弔唁廳,大廳內擠滿了前來悼念的群眾,花圈整齊地排列在會場兩側。追悼會上,區委常委、區委辦主任吳小階宣讀婁星區委、區政府《關於表彰鄧錦傑見義勇為的決定》,區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劉傑致悼詞,副區長、婁星公安分局局長劉清明主持追悼會。吳小階在區委、區政府的表彰決定中希望,全區廣大幹部群眾要以鄧錦傑為榜樣,學習他臨危不懼的勇敢精神和捨生忘死的高尚品德。劉傑也在悼詞中稱讚鄧錦傑:他用自己的生命演繹了一場盪氣迴腸、捨己為人的壯舉,他是時代的先進、青年的楷模。

  現場突然響起哀婉悽惻的聲音,鄧母陳新雯因過於激動,失聲痛哭,以至於情緒失控。事後,陳新雯對記者表示,自己的內心極其悲痛,覺得兒子鄧錦傑的死不值得,希望政府能找到被救者。鄧錦傑的親人向鄧錦傑做了最後的告別,“今天能夠送我侄兒的最後一程,我心裏基本上也滿足了,希望他能夠一路走好。”

  整個追悼會進行了一個小時,人們有秩序地排好隊繞著棺柩鞠躬致敬,很多市民淚流滿面,失聲痛哭。“我好心痛,我從小看到錦傑長大,現在卻不在了,希望找到被救者,讓他走得安心。”茶園鎮唐群村的一位村民説。“我希望被救的三個人能夠出來送小傑最後一程,那麼年輕的一個小夥就這樣離去,真的讓人心酸。”曾與鄧錦傑同班的劉先生激動地説。

  哀樂聲隨著群眾哀慟的情緒低回縈繞,如泣如訴,兩位前來瞻仰鄧錦傑的群眾無法壓抑住內心的情緒癱坐在地上,雙手捂著臉,眼淚無聲無息地從指縫間流過。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分享到:
編輯:王怡然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