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遲退休年齡,這一話題的每次出現,似乎都會引發輿論的廣泛爭議。
6月5日,人社部在一項公開回應中稱,其為“必然趨勢”、將“適時提出彈性延遲領取基本養老金年齡”等,此言一齣,再次引發關注。
而在學界,因為養老金支付危機,許多學者也認為延遲退休年齡大勢所趨。不過,人民網7日發佈的一項網路調查卻顯示,有超過70%的網友反對延遲退休年齡。而且也有一些學者對此持懷疑態度。
爭議之下,延遲退休年齡能否實行,何時開始實行,真正延遲退休年齡後,又會是什麼後果,目前官方未有肯定回應。
□新京報記者 韓宇明 北京報道
在北京一家企業從事人力資源工作的張林7日告訴記者,現在工作壓力很大,幾乎天天加班,自己特別希望能提前退休,提前領養老金,然後去到處旅遊。
而就在同一個單位,從事技術檢測的老李今年已50多歲,他認為,自己還能多幹幾年,“這技術活別人幹不了”,晚點兒退休能多賺點錢,將來養老待遇也會好一些。
這兩種對退休截然不同想法,僅是出自個人考慮。而在國家層面,延長退休年齡,延遲養老金髮放已成為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問題。
養老金壓力倒逼延遲退休
鄭秉文表示,按照現在的養老金收支狀況,一位50歲退休的女職工只能拿到相當於就業時40%的工資水準,生活水準會大幅下降
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是延遲申領養老金的支援者。近幾年,鄭秉文關於我國養老金支付壓力的論斷,越來越得到官方和民間的支援。
在鄭秉文看來,“延遲退休年齡勢在必行。”其必然之處在於我國的養老金支付壓力。
在我國開始建立城鎮職工養老制度之前就缺乏基金積累,現收上來的錢長期墊付此前的欠賬,造成養老金空賬。鄭秉文預計這個數字達1.9萬億。
目前我國養老金投資運營機制尚未確立,大量結存又面臨貶值風險。
在老齡化加劇形勢下,養老金支出壓力越來越大。
人社部統計年報顯示,這幾年,每年養老金的賬面收入僅比支出多出千億元的水準。
本身賬戶存在的空賬,僅靠這麼多收支差無法平衡,財務風險越來越大。由此,財政需不斷對養老金進行補貼,保持平衡。
如今,國家每年補貼的數字已經從最初的幾百億,增加到今年的2000多億。
據鄭秉文估算,按照現在的養老金收支狀況,一位50歲退休的女職工只能拿到相當於就業時40%的工資,且僅能維持15年。
而按照國際慣例,如果退休後的養老金大於就業工資70%,即可維持退休前的生活水準;如果達到60%-70%,可維持基本生活水準;如低於50%,則生活水準較退休前會有大幅下降。
鄭秉文測算,我國退休年齡每延遲一年,養老統籌基金可增長40億元,減支160億元,減緩基金缺口200億元。
上海深圳試點“延遲”養老
深圳擬出臺地方法規,延長女性退休年齡,延遲申領養老金。
在學界,關於延遲退休年齡的討論由來已久。而對於公眾而言,廣泛的關注可追溯到2010年。
2010年,國新辦《中國的人力資源狀況》白皮書稱,2035年,我國2名納稅人供養1名養老金領取者。在老齡化趨勢加重的背景下,養老金支付壓力擺到公眾面前。
就在當年,面臨養老金支付壓力,上海市先行試點延遲申領養老金,也一度被過度解讀為,我國將考慮延遲退休年齡。
2010年10月起,上海市開始試點“柔性”延遲申領養老金。不過,僅是局部試點,主要針對具有專業技術職務資格人員、具有技師證書的技能人員。
這些技術類人員通過和企業協商,可申請延遲申領養老金,對於延遲的年齡,上海市規定男性一般不超過65周歲,女性一般不超過60周歲。
2011年底,《深圳經濟特區性別平等促進條例》草案提出女性與男性勞動者同齡退休。而今年2月,《深圳經濟特區社會養老保險條例(徵求意見稿)》也提出,可延遲申領養老金。
這兩項草案如果能在深圳市通過,意味著深圳有可能成為全國第二個試點“彈性”延遲申領養老金的城市。
對於上海的做法,針對輿論關注的延長退休年齡問題,2010年9月15日,人社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國暫時不會調整退休年齡,有關部門目前只是在研究一些“延遲退休”的建議,並不代表現行退休年齡規定即將更改。
推遲養老難成定局
延遲退休的政策真正實施,專家認為,到2020-2025年才可能逐步生效
清華大學社保中心主任楊燕綏認可上海“柔性”延遲申領養老金的模式。
她認為這種模式考慮到了不同人群的需求,相對比較公平,不會引起較大的爭議。
鄭秉文也認為,可根據不同行業、不同區域的情況實行彈性退休。正是由於我國此前已有針對特定群體延遲退休年齡的政策,進行針對不同群體的“彈性”退休,政策成本也會小得多。
人社部5日的官方表態中,也提出“彈性”延遲領取養老金年齡。
但此言一齣,再次引起社會強烈反應。
人民網7日發佈的一項網路調查顯示,超過70%的被調查者反對延遲退休年齡。
事實上,人社部每次關於這一議題的回應,都引起社會的強烈反應。
一位了解人社部養老金政策狀況的人士7日向記者介紹,由於面臨的爭議較大,人社部內部也剛剛統一認識,延遲申領養老金的相關政策,很難在短期內推出。
相關人士介紹,即使從出臺政策的程式上講,這項政策也不會很快就出來。如果我國法定退休年齡要修改,須通過立法程式,交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才能獲准。
而記者注意到,人社部近期的幾次表態,除了肯定延遲申領養老金的好處外,也都無一例外地強調需要審慎研究,“適時”考慮。
實際上,雖然呼籲延遲申領養老金,但是涉及到退休年齡問題,西南財經大學社保中心主任林義也認為,這項政策短期內難以實現,他認為“從2020-2025年才可能逐步生效到位”。
正反兩種憂思
延遲退休可減輕養老金支付壓力;而延遲後又會增加就業壓力。人社部近期表態,兩種觀點都有道理
6月5日,人社部官方表態,“對於延長企業職工退休年齡問題,還存在不同的看法和意見。”
有觀點認為,延長退休年齡有利於充分發揮高級專業人員等“短缺”群體的作用,拓展個人的職業發展空間,增加退休後收入,也有利於養老和醫保基金的收支平衡。
清華大學社保中心主任楊燕綏也認為,適當延長退休年齡,利於我國養老制度的良性發展。
但反方觀點認為,當前我國就業形勢總體仍是供大於求,延長退休年齡,可能會擠壓崗位供給,進一步加劇就業緊張形勢。
在學界,還有一些專家對延遲退休年齡持審慎態度。
林義認為,對於公眾來説,慢慢了解延遲退休年齡的利弊,需要一個較長的心理調整期。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所長李林認為,不能把解決養老金危機的希望寄託在延遲退休年齡上。
當天,人社部的回應稱,“兩種觀點各有道理。”
面對養老金支付危機,我國已著手做實個人賬戶,但是效果並不明顯。人社部2011年統計公報顯示,13省份試點做實賬戶僅2703億元。
同時,學界呼籲多年的養老金投資運營問題。3月份,廣東省千億養老金委託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投資運營。不過,人社部相關投資運營的全國方案仍未出臺。
這種背景下,鄭秉文認為,考慮延遲申領養老金也是應對養老金危機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