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河北阜城40多家明膠作坊被強拆 數千村民面臨失業

時間:2012-04-19 13:34  來源:《京華時報》

  昨天,前宋村一家明膠作坊老闆在清理廢墟。問題膠囊事發後,該村40多家明膠作坊被強拆。本報記者王苡萱攝

  4月15日的一場大火,不僅把河北學洋明膠蛋白廠(以下簡稱“學洋明膠”)多年來的交易“秘密”焚燬,也改變了河北省衡水市阜城縣古城鎮前宋村的命運。

  40多年來,前宋村早已形成規模龐大的明膠生産基地,因媒體曝光當地龍頭企業“學洋明膠”將工業明膠銷售給浙江等地企業生産藥用膠囊,相關部門展開嚴打行動,將該村40多家明膠作坊夷為平地,數千村民面臨失業。另有證據顯示,“學洋明膠”的産品,不僅流向藥用膠囊生産企業,還流向眾多食品企業,成為生産雪糕、冰淇淋、乳製品和飲料的原料。

  “膠老大”縱火記

  宋訓傑放火焚燬證據,是擔心整個産業鏈被完全曝光

  在前宋村村民宋曉(化名)的記憶裏,“學洋明膠”老闆宋海新的發家史就像“演電影一樣”。上世紀90年代,宋海新在村子南頭建起一間小廠房,幾年間,這個小廠子神奇般的越做越大。2004年,宋海新耗資210萬元將廠子註冊為“河北學洋明膠蛋白廠”,並交由大兒子宋訓傑打理。

  很快,宋訓傑就獨當一面,廠子一躍成為當地龍頭企業,今年才23歲的宋訓傑被村民稱為“膠老大”。宋家人越發風光,宋訓傑在廠裏建了宿舍樓,他和家人吃住都在廠裏,平時很少回村。

  今年清明,宋曉親眼目睹了宋海新和家人回村祭祖的場景,一家人開著幾輛“好車”,塵土飛揚地在前宋村坑坑洼洼的馬路間飛馳。沒想到十幾天后,宋家人的命運急轉直下。

  4月15日中午,央視報道了這家明膠企業將所謂的“白袋子明膠”售往浙江的企業生産藥用膠囊。這種“白袋子明膠”,其實就是工業明膠,是由經過鞣制的皮革下腳料製成,被明令禁止用做食品、藥品原料。

  當天下午3點,宋曉看到“學洋明膠”門口圍著一大堆人,有記者,也有緊急趕來查抄的警察。“警察在門口大喊開門,辦公樓裏的人跑上跑下,卻無人開門。”宋曉看到,幾名“學洋明膠”員工抱著電腦衝向二樓。

  大約十分鐘後,一股濃煙從“學洋明膠”辦公樓的二層冒了出來,並伴有幾聲爆炸聲。警察見狀翻墻進入廠內,強行要求員工開門,消防車隨後趕到現場將火撲滅,但此時辦公室內的電腦和文件已經化為灰燼。據警方通報,為隱匿證據,宋訓傑實施了放火。

  事後,宋曉從一位在“學洋明膠”上班的朋友那裏得知,看到報道後,宋訓傑驚慌失措,“他看到門外的人越來越多,知道自己逃不過這一劫,就讓工人將證據集中,拿到辦公室點著。”

  宋曉猜測,宋訓傑放火焚燬證據,是擔心整個産業鏈被完全曝光。“他們除了給生産藥用膠囊的廠子供貨,還經常(把工業明膠)賣給生産雪糕、乳製品和飲料的廠子,我們當地人都不敢吃果凍和冰淇淋這些食品。”

  40多家作坊被強拆

  強拆持續了兩天,到4月17日,40多家明膠作坊被夷為平地宋曉説,當時很多村民沒有看到央視的報道,並不清楚“學洋明膠”出了什麼事,吸引他們前往圍觀的,是那場奇怪的大火。4月15日晚,“學洋明膠”門口已經聚集了幾百名看熱鬧的村民,“當時沒人覺得這事會和自己有關。”

  直到晚上9點,村民們才發現,這場大火已經殃及池魚。在村裏一家明膠作坊打工的陳霞(化名)説,當時她在膠廠休息,突然聽到一陣轟隆隆的機器聲,她爬出宿舍,看到十幾輛推土機和挖掘機已經開進村子。“十個人上來,不由分説就要推廠子,我的衣服和錢物都在宿舍裏,和他們商量能不能拿出來,告訴我不行,機器橫衝衝就推了過來。”

  村民們發現,這些推土機和挖掘機的目標,是遍佈前宋村的40多家明膠作坊。圍在“學洋明膠”門口看熱鬧的村民開始瘋狂地往回趕,試圖阻止強拆,但來者態度堅決。他們只能看著挖掘機將廠子一點點蠶食,溶膠的鐵爐被鑿開,膠液流淌一地。這場浩大的強拆持續了整整兩天,到4月17日,除了“學洋明膠”和“成大明膠”兩家規模較大的企業,前宋村40多家明膠作坊被夷為平地。

分享到:
編輯:王怡然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