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婦幼保健院精子庫主任張洲11日向中新社記者透露,該院人類精子庫自成立以來共接受300余人的捐贈,精子合格率不到30%。捐贈者多為在校大學生及研究生,其中理工科院校生佔絕大多數。
目前,在中國大陸,不孕不育症的患者逐年增加。生活壓力、環境污染等客觀因素令該現象日益凸顯。中國婦聯第六屆執委、原中國計生委副主任吳景春表示,中國育齡夫婦不孕不育發病比例達到1/8,不孕不育患者已超過5000萬。
陜西省婦幼保健院人類精子庫于2011年9月1日成立,是中國西北地區首個人類精子庫。
記者11日來到該精子庫進行實地探訪。“所有的精子必須經過冰凍實驗,以檢驗是否適合保存。” 該精子庫主任張洲一邊介紹,一邊從零下196度的精子存儲罐內取出了一個“冷氣蒸騰”的精子試管,而後置於顯微鏡下,檢驗精子的活力、密度等數據。
據了解,按照相關規定,捐精者必須年齡符合22至45歲,身高1米65以上,大專及以上學歷,身體健康,並同意無償捐獻精子。“雖然有300多名志願者報名捐精,但是最終精液合格者只有80多人,合格率不到30%。”
張洲還透露,因年齡限制,捐贈者以高校大四學生及碩士生為主,比例約各佔一半。
根據中國衛生部制定的相關標準,為了使受孕者獲得更好的精源,對精子的品質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合格率不到30%,並不是説志願者的精子品質不好。假如精子的品質滿分是100分的,那麼達到國家精子庫標準的精子必須是在85分以上,而如果是夫妻生育小孩的話,精子品質60分就足夠了。” 張洲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