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霖傢具廠負責人唐澤旭向記者坦承,工業區生産企業對環境污染較大。據他介紹,靠近海邊的灰磚廠燒重油污染較嚴重,刮東南風時,污染的空氣就吹到村民家裏。有幾家電裝管和噴漆生産線24小時開工,污染也相當嚴重。“工業污染對居民健康100%有影響,但影響多大,不好説。”唐澤旭也承認,工業區佈局不合理,企業與居民住宅距離太近,産生的污染難免會影響到居民的生活、健康。
一家衛浴廠負責人向記者坦承,企業確有廢水和粉塵直排,污染的確十分嚴重。由於他的工廠是租賃別人的,面積只有400平方米,條件簡陋。原廠根本沒有空間可以安裝除塵和排污裝置,相關管線一直都沒配套。即便想先將污水過濾再排放,短期內也很難達到。更重要的是,該工業區規劃選址有“硬傷”,距離居民區太近,最近的不到50米,不影響居民生活幾乎不可能。
既然污染問題如此嚴重,已有十年之久,數千村民受影響。為何污染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呢?
諾雅傢具製造有限公司負責人黃用強告訴記者,一部分造成污染的企業有合法手續,環保局、村委來檢查時,就採取臨時停工,避開檢查。此外,近幾年鎮上一半的工廠已經租給外地人經營,而他們為了取得眼前利益,沒有耐心支出高額費用購買減污設備,從而加劇了環境惡化。此外,他還透露,當地村委力量有限,監管常流於形式,難有執行力。
唐澤旭還説,2005年他來麥朗村辦廠時,當地部門並沒有要求相應的環保審批。他當時最大的支出是廠房的租金,“消防費、工商費等等,一年在1萬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