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困惑與期待:網民追問北京治堵三大焦點

時間:2010-12-20 14:00   來源:新華網

  

  12月16日17時52分,北京市交管局網站的實時路況頁面上,環線及部分主幹道都處在行駛緩慢(黃色)或擁堵(紅色)的狀態。新華社發(張宇 攝)

  增加收費轉嫁成本 期待治堵公平透明

  進一步調整停車收費標準,城市中心區停車費上漲,並擇機實施重點擁堵路段或區域交通擁堵收費。北京市治堵措施中,關於增加收費的條款牽動著機動車駕駛員的心。

  【網民熱議】:網友“農夫山田都不全”説:“用經濟手段治擁堵,治得了‘窮人’治不了‘富人’,是治堵還是添堵?”

  網路博主“張超律師”指出,政府如果以收費作為解決問題的途徑,那就要證明已經窮盡了應當履責並力所能及的種種努力。只有這些方面都窮盡了努力,收費才有正當性。基於收費是向公民重復徵稅,所以,這只能是改善城市擁擠最後的手段。

  也有網民憂慮收取“擁堵費”之後的使用狀況,網民“唱歌的燕子”説:“交通擁堵費並非不能徵,但它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公共交通必須足夠發達,交通管理、道路規劃必須跟上,讓民眾的出行有一個可替代的方式。與此同時,還需要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能夠有效地控制徵收成本。”網民sunny説:“擁堵費並非解決交通擁堵問題的靈丹妙藥。如果沒有合理的制度安排,擁堵費甚至很可能淪落為‘養人費’,或者成為職能部門創收的新手段。”

  【權威回應】:北京市交通部門相關人士回應,收取擁堵費、調整停車價格,是為了控制小汽車過度使用。北京私人小汽車日均行駛里程為45公里,是倫敦的1.5倍,東京的2倍多,小汽車出行中5公里以下的出行佔比超過40%,而停車收費低甚至免費,亂停車現象十分嚴重。北京治堵不能等情況無法控制再想辦法。

  【專家觀點】:北京工業大學交通研究中心教授陳艷艷認為,北京市擁堵的原因之一在於機動車不合理使用。大城市空間資源有限,如何讓小汽車在科學、合理的範圍內增長、使用,是政府和公眾必須共同面對的難題。採用差別化收取停車費等市場化手段,來抑制機動車主的交通需求,是世界通行的治堵措施之一。

編輯:許莉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