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動儀
這段時間,全國範圍內關於中小學教材的爭論一直沒有停歇。
前有“魯迅大撤退”風波,後有質疑“愛迪生救媽媽”、“陳毅探母”為杜撰內容,再有秦始皇、漢光武帝、諸葛亮等人畫像太相似惹爭議。近日,復原的張衡地動儀模型是否應該放在教科書裏,又成為新的焦點。
一時間,中小學教材甚至被指有“經典的缺失、兒童視角的缺失、快樂的缺失和事實的缺失”四大缺失。
該不該給名篇“整容”
10月,《收穫》雜誌副編審葉開在部落格上連續發文《上海小學語文惡意篡改安徒生童話》、《被小學語文教材篡改的巴金名作》,並言辭激烈地表示:“小學語文教材裏大量出現的剽竊和篡改的劣質課文,比三聚氰胺奶粉還要危害深遠。”
同月,一個名為“第一線教育研究團隊”的民間團體在其研究報告中説到,小學課本對入選作家原文進行修改,以致教材中的文章失去了原作的韻味。矛頭直指孟郊的《遊子吟》和安徒生童話改編的《一顆小豌豆》。
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教學參考書副主編朱立奇回應説,文章選進教材就必然會修改。“作家不是為了教材而寫文章。文章可能會帶上時代烙印和個人色彩。比如使用了不夠規範的白話文等。”同時,文章入選課文還需要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有時候限于篇幅、生詞等方面,也會進行改動。他認為,小學生讀改編的文章,並不妨礙再去接觸原文,兩者沒有矛盾。
對此,有人指出,隨意修改名著的行為其實完全可以避免。小學生理解能力淺,但可以從教師的教學目的入手,使文章既能讓學生理解,又不破壞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