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飛速成長,內心需要表達”
全總的課題報告中提到,新生代農民工不僅有傳統農民工的特徵,而且大眾傳媒和通信技術的進步使他們能夠更迅捷地接受現代文明的熏陶,形成多元的價值觀與開放的新思維,成為城市文明、城市生活方式的嚮往者、接受者和傳播者。這個判斷鮮活地體現在一批已經引起社會反響的新生代農民工身上——清華大學英語過六級的“饅頭”師傅,在京郊設立打工文化藝術博物館的孫恒,在“中國達人秀”節目中引起轟動的“民工街舞隊”,還有以一曲《春天裏》風靡網路,感動上至湖南省委書記周強,下到眾多網民的王旭、劉剛……
從小酷愛唱歌的河南農民工王旭進城打工後,時常和工友下了班一起在地下通道演唱。一天下班早,他和劉剛心情很好,一起做了幾個菜喝了點酒後,拿起吉他就彈唱起了一曲《春天裏》,視頻傳到網上,一曲成名。
和他一起唱歌的工友裏有很多新生代農民工,他認為大家內心有很多東西需要表達,只是還沒有被城市完全接納和了解,關鍵是沒有一個真正屬於自己的渠道。
王旭告訴記者,自己的歌聲之所以能引起轟動,是因為大家對目前的農民工狀態缺乏真正的了解。“我們唱這樣的歌其實很正常,也許之前城裏人想像不到一身泥土的農民工能傳視頻,能彈吉他唱如此文藝的歌曲。”
他的老闆要他“抓住機會,能闖多遠就闖多遠。”可王旭還是決定回到自己的工作崗位,繼續做庫房管理員。“這些天的採訪和演出下來,我怕自己找不到北,我還是想踏踏實實地上班掙工資,唱自己喜歡的歌。”
河南農民工孫恒和工友辦了詩刊,還在京郊建起了打工博物館,定期舉辦打工文化藝術節。記者看到博物館的墻上貼滿了花花綠綠的暫住證、務工證,循著這些物品,參觀者可以發現他們在飛速成長。
“我覺得新生代農民工的追求和價值觀只能由自己來表達,我們需要有自己的文化。我們不想再自卑,想得到社會的認可。”孫恒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