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長大後自然就知道了”、“大人的事小孩子別問”……一直以來,在不少家長的觀念中,孩子就應該與成人世界“劃清界線”。但近日,一項“帶孩子上班”的活動在北京舉行,目的是為了讓孩子進一步了解成人世界。活動規模雖然不大,但也引發了不少熱議。
我們是否該讓孩子了解成人世界?上周,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題客調查網,對11422名公眾進行的調查顯示,62.2%的人認為,我們社會有必要引導孩子了解成人世界,19.4%的人覺得“沒必要”,18.4%的人覺得“不好説”。
青少年應與成人世界“劃清界限”?
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學前教育專業研究生丁曉娜至今記得,自己讀初中時曾因無心之問引發了一場家庭風波。
“為什麼那麼多人會離婚呢?”當小丁拋出這個問題時,母親的臉突然沉了下來:“你老實告訴我,是不是談戀愛了?”
小丁説,那段時間裏,父母顯得特別敏感,對給她打電話的男生刨根問底,這讓她十分尷尬。“自那以後,除了學習上的事兒,我很少和父母交流。如今我長大了,他們卻反過來抱怨我不願意和他們説話,難以溝通。”
本次調查顯示,67.4%的人覺得,如果不主動引導青少年了解真實的成人世界,會造成親子間的溝通問題;62.7%的人認為會讓青少年對世界産生誤讀,不利於身心健康。
今年5月,丁曉娜曾在武漢一家幼兒園實習,她問班裏的孩子“夢想是什麼?”結果,有好幾個孩子都説“要做老闆”、“房地産商”,有個只有5歲的孩子説他的夢想是“賺錢買很多房子”。
在與孩子家長的交談中,小丁發現,不少家長其實都教育孩子“要做對社會有用的人”,但家長們的“善言”似乎沒有起到太大作用。“現在很多人都憂慮房子,一些家長整天加班熬夜,這些事兒孩子們是看在眼裏的。所以家長們在引導過程中,也要注重‘身教’的部分。”
55.1%的人認為青少年了解成人世界能提高自我意識
不久前,在北京市一家外企工作的韓可嬌,在翻看讀小學的女兒的暑假作業時發現,一篇題為《我的媽媽是“鬧鐘”》的作文中,女兒這樣描述自己:“我的媽媽是個‘鬧鐘’,總是很晚回家,回家後只是讓我快睡覺,然後早上叫醒我去上學……媽媽很棒,在外企上班。我以後也要像媽媽一樣。”
“我不想做女兒的‘鬧鐘’,更不想讓她將來成為我。”韓可嬌説,她在看到“帶孩子上班日”活動後,也萌生了帶女兒去單位的想法,“我想讓她看到,我的辦公桌上放著一家三口的照片;我想讓她看到,真實的成人世界,不是她想像的那樣。”
調查中,58.8%的人認為,引導青少年了解真實成人世界,能促進代際溝通和理解;55.1%的人覺得能提高青少年的自我意識和職業意識;53.6%的人表示,這能幫助孩子認清自己的潛能特點,激發人生理想。
值得注意的是,60.9%的人認為,引導青少年了解真實的成人世界,能避免他們沉迷于虛擬世界。
電話採訪邢先生時,已是晚上10點鐘。他的兒子已經在自己屋裏待了近12個小時,除了中午和晚上出來草草吃了頓飯外,其他時間都在打遊戲。邢先生説,這都是他和妻子一手造成的。“我們總是遷就他、溺愛他,沒有給他樹立獨立去外面闖一闖的觀念,我們之間也很少交流。”
邢先生最近看了一篇名為“趙小蘭一家”的文章,其中詳細描述了美國首位華裔內閣部長趙小蘭的家庭教育。“他們會在星期天一起去做禮拜,午餐後則舉行每週一次的家庭會議,大夥高談闊論,每個孩子説出自己新的想法、收穫,提出計劃,並徵詢父母的意見。他們每年安排兩次全家旅遊,從選擇地點、訂旅館房間,乃至吃飯的餐館,完全由孩子負責……”邢先生説,如果家長一開始就像這樣和孩子平等交流,讓他們知道成人的想法並學習成人的處事之道,孩子一定不會放棄豐富多彩的真實世界,而選擇單調、簡單的虛擬世界。 (本報記者 肖舒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