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半夜裏,潘老師帶我去搶修故障。”其徒弟張琦中説,由於現場漆黑一片,潘國富就讓張琦中在下面拿著手電筒,自己在一段4米多高的墻上爬上爬下搜尋故障,一幹就是4個小時。等潘老師下來的時候,張琦中用手電筒一照,才發現潘老師的臉上、手上被磨出很多血道子。
記者翻閱了十幾年來的《故障搶修派工回執》,在上萬張潘國富的搶修回執用戶欄裏,看到的都是“迅速”、“技術高超”、“非常滿意加萬分感謝”等字樣。
“工作十幾年,不請一次假,沒一個用戶提意見,做到這一點實在是太不容易了。”該中心主任韓亞平流著淚説。
人“走”留下不倒品牌……
潘國富去世後,縣城上千居民自發上他家看望慰問。
“他是有著極強責任感的人。”西平縣電業局局長張健説,變壓器的隔離刀閘容易被燒壞,一套隔離刀閘800多元錢,潘國富把廢棄的設備進行加工,重新組裝,為單位一年節約6000多元錢開支。在故障搶修現場,潘國富總是把廢棄的線頭蒐集起來,賣破爛換來的錢為搶修中心買香皂、衛生紙等。他的節儉品質,“隨叫隨到、用戶至上”的工作品質,都將寫進搶修中心工作準則。
國富“走”了,給電力人留下了不倒的服務品牌。前天,西平縣電業局發出號召,號召全縣電力人向他學習。(首席記者 李釗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