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鞭炮陣陣、沒有香煙裊繞,只有鼓樂低回、禮炮齊鳴……2日,一場別開生面的清明感恩紀念儀式在上海福壽園人文紀念公園舉行。
不同於傳統的清明祭掃,當天的活動由申城千余名各界人士,集體紀念落葬于福壽園的先賢先烈們。一批在中國近現代史上做出貢獻的先賢們在此間接受後人的追思,他們包括著名學者曹聚仁、國畫大師吳昌碩、原上海市市長曹荻秋、復旦大學老校長謝希德等。
在申城不少市民看來,清明節的涵義已不僅僅是祭掃逝去的親人,而是通過憑吊先人、瞻仰先賢,在濃濃的清明文化中感恩思源。來陵園家祭的彭女士表示,能夠在清明節期間看到那麼多先賢先烈的塑像,更加感受到我們生者應尊重文化、尊重歷史。
日前,中國首個清明文化節在福壽園面世。文化節期間不僅推出蔡元培、汪道涵等名人週年展,還展出吳昌碩的書畫作品、著名電影導演張駿祥使用過的電影手冊等藏品。在為期近一個月的清明文化節期間,市民可體驗茗茶品樂、賞花觀景、寒食記憶等多種民俗活動。不少申城市民慕名前來,不僅祭祀掃墓追思先人,亦選擇在園內踏青賞綠,體驗歷史悠久的清明文化。
同時,中國首個“百姓公祭日”也于日前在上海福壽園海港陵園舉行。活動吸引1000余市民共同來此追憶先人、寄託清明情懷。“公祭日”主會場通過擊鼓、祭旗入場式、誦讀祭文等祭祀禮儀,在保留傳統文化精華的同時,亦賦予了現代清明文化。
上海市殯葬管理協會會長王宏階表示,清明文化的涵義其實很豐富,而清明習俗更是包含了踏青、吃寒食、慎終追遠等豐富內容。今天的活動通過對先賢先烈的追思,讓申城市民更深地感受傳統清明、傳承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