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丈夫出門躲債15年再成家 妻子苦等等來離婚傳票

時間:2010-01-07 10:08   來源:揚子晚報

  生意做虧了,老公稱出去“躲幾天債”,妻子做夢也沒想到,這一“躲”,竟躲了15年!原來他藉口躲債,早已在千里之外的雲南重新組建了“家庭”,女兒已經14歲了。今年1月4日,揚州市維揚區法院不公開庭審了這樣一起離奇離婚案。值得一提的是,開庭前,妻子看見躲了15年的“混帳老公”,氣憤至極地和兒子一起對他拳打腳踢,打得他鼻青臉腫,跪地求饒,後被法警強行拉開。最終兩人被判離婚,雖然妻子可以重婚罪對“混帳老公”進行起訴,但她放棄了,她和兒子只想早日忘記這一段不堪回首的過去。 

  出門“躲債”

  躲出“單親家庭”

  今年48歲的李寶(化名)是江都市丁夥鎮人,1989年初經人介紹與小他一歲的孟玲(化名)相識,兩人半年後結婚。頭腦靈活的李寶先是與人合夥承包建築工程,後來索性自立門戶,成了在當地小有名氣的“包工頭”,還把生意拓展到了揚州。

  1991年,他們在揚州市區購了新房,不久兒子又降臨了,這個三口之家日子過得有滋有味。李寶每天外出談生意、應酬,孟玲則把小家庭照顧得妥妥帖帖,這樣的日子一直持續了五年。1995年臨近春節的一個夜晚,李寶突然對孟玲説,受“三角債”的影響,建築工程虧大了,自己拖欠的外債至少在30萬元以上,快過年了,債主肯定會到府催債,自己得外出“躲一躲”。孟玲對此非常理解,次日便把家裏存摺上的幾千元取出交給丈夫,並一再叮囑他早點回家,在外不能虧待了自己。李寶表示,躲個幾天,等過了“風頭”就回家。

  臨行前,李寶沒有説自己要去哪。讓孟玲怎麼也想不到的是,李寶這一走竟“人間蒸發”了。家中經濟來源的中斷,孩子入托的費用,日常生活的開銷,成了擺在孟玲面前的難題。親人資助終歸有限。孟玲一邊託人外出打聽李寶的下落,一邊操勞起生計來。1996年底,她在小區門口擺了一個“鴨血粉絲”攤,用柔弱的雙肩支撐起這個破碎的家。原本的三口之家變成了“單親家庭”。

  5年後等來

  一紙離婚協議書

  2000年3月,孟玲突然收到李寶的一封來信,老公未留任何地址,郵戳顯示該信來自雲南。孟玲喜出望外,老公終於有了消息,“家”終於要完整了。打開一看卻如五雷轟頂,丈夫竟寄來了《離婚協議書》!協議書中除了要求將房産繼承權歸屬兒子的表述外,並無其他內容。

  孟玲當時想到的就是儘快找到丈夫,但偌大的一個雲南,丈夫在何處?她想盡了方法,又是委託別人,又是自己親自去找,但都沒有結果。孟玲一開始從好處想,以為丈夫遇到了什麼困難,不想“拖累”他們娘倆。但她哪知道,李寶“躲債”出門,徑直來到了雲南大理,找到了曾在揚州打過工的孫菲(化名)。為了與以往的生活“徹底告別”,李寶更換了所有的通訊工具,專心致志地與孫菲以夫妻的名義同居,次年便生了一女。“一家人”其樂融融之時,他只想到了女兒越長越大,孫菲也一直要個妻子的名份,於是寄來了離婚協議書。可他從未想過,在千里之外的揚州,失去家庭支柱的妻兒苦苦尋他,生活舉步維艱。

  15年後

  相見成“仇人”

  孟玲昨天接受了記者的採訪,身心憔悴的她看起來大大超過了她的實際年齡。令她欣慰的是,兒子很爭氣,讀書刻苦,初中、高中成績一直不錯,去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省內某名牌大學。眼下孟玲仍在擺她的“鴨血粉絲”攤,儘管小區居民很照顧生意,但微薄的收入只能維持生活所需,孩子的學費向親友借了不少。

  孟玲向記者哭訴,現在想起來,其實當時李寶“躲債”只是個藉口,估計他和孫菲之間早有隱情,因為李寶“躲債”後,家中並無生意上的朋友找李寶要債。

  去年12月,李寶向揚州市維揚區法院遞交訴狀,要求與15年未曾謀面的妻子孟玲離婚。今年1月4日,法院開庭審理李寶提起的離婚糾紛案。當日一大早,孟玲的數十位親友就聚集到法院門口,都想對這位15年未盡家庭和兒子教育責任的“李躲躲”提出責問。當李寶一齣現,孟玲和兒子再也抑制不住積壓在心底的怨恨,打得李寶鼻青臉腫,跪地求饒,最終被法警拉開了。

  上午9點,法院開庭,深知自己15年未盡責任的李寶,承認了自己的過錯,原被告雙方同意法院調解。考慮到老公不會回心轉意,孟玲同意離婚。李寶表示一次性給付兒子教育、生活費6萬元,房産歸兒子所有。儘管如此,孟玲和兒子當眾表示:這輩子再也不想見到他。昨日法官告訴記者,李寶與孫菲的事實婚姻關係存在,其實李寶已犯了重婚罪,但孟玲沒有再進行起訴,也是考慮到他畢竟是孩子的父親,這麼多年在外打拼也屬不易,她只想儘早忘記這段夢魘般的婚姻。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社會新聞 經濟新聞 教育新聞

編輯:張曉靜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