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2008網路流行詞:社會變遷的“折射鏡” 

時間:2008-12-30 09:03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濟南12月29日電(記者王海鷹)2008年,是網路參與社會生活、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一年。這一年裏,接連發生的社會大事件給網路提供了諸多話題,而網民則助推著這些事件的發展。

  作為網媒表達的符號,2008年涌現了眾多的網路流行詞,透過這些新語詞,人們可以從中看到民間民意背後的社會變遷。

  新語詞:背後可見“世態人心”

  奧運會——2008年北京奧運會,被稱為中國30年改革開放的“成年禮”。美輪美奐的奧運會開幕式“超越了所有最高級形容詞”,由奧運會衍生的“北京歡迎你”“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等熱詞更是讓人過目難忘。

  正龍拍虎——沸沸颺颺的“虎照”事件,以當事人周正龍改判有期徒刑兩年半緩期3年,而在2008年末終於塵埃落定。周正龍雖然回家了,但是他為漢語言的豐富所作的“貢獻”卻不能不提:“正龍拍虎”。這個堪稱漢語中最新鮮的成語,恐怕與“掩耳盜鈴”“邯鄲學步”等資深成語一樣,在將來會成為媽媽們為睡前兒童所講的故事之一。

  范跑跑——5月中旬,一場汶川特大地震,帶走了8萬多人的生命,給中國人帶來了巨大的悲情。災難有如“顯影劑”,顯出了人性中的舍我與自私,高尚與卑鄙。張米亞、譚韆鞦、連蓉等老師用雄鷹的姿態定格了捨生忘死的教師形象,也有個別貪生之徒丟下學生自己先“跑之乎也”,並在事後振振有詞:“在這種生死抉擇的瞬間,只有為了我的女兒我才可能考慮犧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親,在這種情況下我也不會管的。”對於如此“狂言”,輿論一片譁然,“范跑跑”於是不脛而走,同時掀起了一場關乎誠實與知恥、自由與責任的爭論,成為本年度最具影響力、最有深度的社會大討論之一。

  眾志成城——這個成語從來沒有像今年這樣給人以力量,每個中國人都對2008年十分難忘——因為雪災,因為地震,中國人的心緊緊地擰在了一起。

  點評:網路新語詞的流行,反映了一個時期比較普遍的社會心理,説明社會矛盾或者公共事件受到了相當程度的關注。它的背後,是民眾在網路時代日益成長起來的公共精神,民眾通過這些新詞,表達自己的愛憎和意見傾向。

   新語詞:從另一層面表明社會進步

  “神舟”七號——翟志剛從“神舟”七號的軌道艙中向太空跨出一小步,標誌著中國成為世界上第3個獨立掌握空間出艙關鍵技術的國家。從嫦娥奔月到太空漫步,中國人今後會更多地“仰望星空”。

  打醬油——“請問你對艷照門有什麼看法?”“關我什麼事,我是出來打醬油的。”因為一次街頭采訪,“艷照門”和“打醬油”兩個本來八竿子打不著的詞有了聯繫。從此,“打醬油”成了“事不關己,高高挂起”的代名詞,而被網民廣泛使用。

  叉腰肌——2008年一無所獲的中國足球向漢語貢獻的一個新詞。由於中國女足在奧運會比賽中出局,謝亞龍提出中國女足的姑娘們應該練一練“叉腰肌”。這個新詞一經出現,立刻淪為笑柄,並在網路中迅速躥紅,一時間,你如果沒聽説過“叉腰肌”,就不算關心中國足球。

  囧——早在甲骨文中就有的這個字,在2008年獲得新的生命和意義。由於其字形像個愁眉苦臉的人臉兒,即被網民們用來表達鬱悶、悲傷、無奈、無語等種種心情,與原來“光明”之意大相徑庭。

  與此相類似的還有“槑”,這個在古時與“梅”同義的字,因為由兩個“呆”字組成,就成了“特傻”的意思。

  點評:網路新詞層出不窮,亂花迷眼,構成了另類形態的語詞密林。這些新語詞的出現從另一層面説明瞭社會的進步。改革開放30年來,公眾有了自由表達意見的渠道,網路成為民意表達的意見平臺,但對有些網民情緒也應加以引導、疏通。

  新語詞:一個時代的公共記憶

  網路新語詞的出現,無疑豐富了漢語的表現力,構成了一種新的文化生態。大部分網路語詞的背後是一個時代的公共記憶。對此,文學批評家朱大可認為,民眾站在滑稽語詞的臺座上,跳起令人眩暈的語文舞蹈。他們是找樂子的專業哄客,也是嚴肅追尋真相的業餘偵客。中國語文經歷長期冷遇之後,再次被意見社會送上了無限熾熱的雲端。

  知名作家韓石山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認為,這種文化現象值得關注和研究。這些新語詞的出現,往往代表著一種民意,它是民間情緒的機智表達。它們之所以能一夜走紅,有一些共同具備的內在素質,首先,它們依託的都是公眾普遍關注的社會事件,抒發的是普遍的民間情緒;其次,它必須是一種聰明的表達,能讓人會心一笑,引起大家的興趣,以一種譏諷、調侃的面目出現,屬於“劍走偏鋒”型,屬於老百姓的智慧。

  “這些語詞的本身就構成了一種社會批判。”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副院長馬廣海認為,這些新詞帶有輿論的性質。輿論從某種程度上講,具有社會裁定的力量,代表了民眾對社會現象的基本評判,反映了民眾的情緒、評價和基本態度。

  馬廣海認為,新語詞是輿論存在的正常狀態,不同時代有不同的語詞出現,只不過隨著網路的普及、通訊技術的發展,新語詞出現的頻率正在加速,數量正在擴大。社會需要民眾的參與,而對民眾來説,利用輿論的手段來參與社會發展,是最直接、最便捷的方式。

編輯:王曉燕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